蘭州新區 創造破繭蝶變的發展奇跡

全國百家黨媒社長總編看蘭州活動嘉賓在佛慈參觀。
全國百家黨媒社長總編看蘭州活動嘉賓參觀蘭州新區鮮切花。
2023年的這個火熱夏季,注定會在蘭州新區發展歷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6月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工人日報、海峽兩岸記者團、甘肅日報、全國百家黨媒社長總編看蘭州記者團、甘肅電視台、浙江日報、北海日報等媒體紛紛把目光聚焦蘭州新區,用文字和鏡頭記錄這個年輕的國家級新區 從“一張藍圖”到產城融合現代新城的華麗蝶變。
從2012年8月20日獲批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已經走過了11年的發展歷程。這11年裡,蘭州新區聚焦國家賦予的“極、地、台、區”戰略定位,夯基礎、優環境、強產業、促開放,展現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面貌。在11年的發展歷程中,蘭州新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按照建設“經濟新區、產業新區、制造新區”的目標,著力建設綠色、現代、智慧新城,加快轉型跨越發展步伐,成為帶動全市、全省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各權威媒體的爭相報道,全面展示了蘭州新區11年來在改革創新、產業聚集、對外開放、生態建設以及在強省會行動中勇當先鋒等方面取得的驕人業績。多維度觀察、全方位立體呈現了蘭州新區的崛起路徑,解析蘭州新區改革發展“密碼”。
至此,蘭州新區在國家級新區中火爆“出圈”。
踐行新發展理念 奏響新時代強省會最強音
“蘭州新區的實踐探索說明,隻有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同時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才能讓美好的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8月17日,《人民日報》以整版推出《黃土灘建起現代化產業新城》重磅報道,解碼蘭州新區高質量發展歷程。8月21日,《人民日報》再次以整版推出《蘭州新區:在強省會行動中干在前當標兵》專題報道,全方位報道蘭州新區在強省會行動中堅決扛起主體責任,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加快建設產業興旺、生態秀麗、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努力推進落實強省會行動的生動實踐。
7月25日,“全國百家黨媒社長總編看蘭州”採訪活動走進蘭州新區。來自全國黨媒的社長、總編和記者代表160余人訪企業、進園區、看發展,全方位了解並報道蘭州新區11年來的發展成果。看到一個個項目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聽到一家家企業、園區負責人暢談發展、講述成果,採訪團成員深切感受到蘭州新區作為我國第五個、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緊扣“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台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戰略定位,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華麗轉變,正呈現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強勁勢頭。
經濟增速連續6年居國家級新區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從不足5億元增長到342億元,常住人口從不足10萬人增長到55萬人,經營主體從不足1000戶增長到3.4萬戶……短短11年,在秦王川盆地黃土灘上,蘭州新區拔地而起,一座產業集聚、產城融合、開放平台功能逐漸釋放的現代新城正快速崛起。
近年來,蘭州新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銳意改革創新、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47%,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30%。蘭州新區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產城融合有了新突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向西開放的路子越走越寬。
2023年,甘肅省委、省政府作出強省會行動決策部署以來,蘭州新區堅決扛起主體責任,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等重點工作,加快建設產業興旺、生態秀麗、宜居宜業的現代化新城。
強產業是夯實強省會的發展根基。蘭州新區以強產業為抓手,狠抓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大力推進西部大開發,大力促進產業集群化,以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精細化工、商貿物流3個千億級產業和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城市礦產和表面處理3個五百億級產業為牽引,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做實做優全球最大高性能銅箔生產基地、百萬噸“新能源電池材料之谷”、西北地區重要的進出口貿易集散地、西北地區循環經濟發展高地,積極促進現代服務、現代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擴量提質、集群發展,以高標准園區建設服務跑出產業鏈構建“加速度”。
今年以來,蘭州新區開工建設178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總投資達850億元,產業集聚持續突破,為強省會行動提供強力支撐。
構筑生態屏障 秦王川崛起綠色新城
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同步推進,打造“產、城、綠”融為一體的特色城市空間,創造天藍、地綠、山青、水淨的良好環境,這是蘭州新區的初心。
“11年來,蘭州新區著眼構筑生態屏障,賦能綠色空間擴容,運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配套、復種復綠等措施,有效破解了土壤保墒能力弱、植被生長難、水土易流失、沙塵天氣多發頻發等生態治理難題,區域空氣濕度大幅提高、降雨量逐年增多、氣候顯著好轉、水土關系更加協調、水源涵養能力明顯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提升30%。”
8月20日,央視新聞以《擴容綠色空間 提質現代農業 這個國家級新區11年交出這張成績單》為題,重點報道蘭州新區11年間綠色生態建設取得的成就。
7月3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乘著大巴看中國》節目西北首站開進蘭州新區,用全媒體的方式展現蘭州新區綠色發展新氣象,開啟全民參與綠色發展新熱潮。“大巴”開到臨港花海、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現代農業示范園、綠色化工園區、西岔園區等地,由總台主持人與嘉賓組成“綠色助力團”,一起尋找產業代表人物,深度探訪體驗最具蘭州新區特色的生產方式,用綜藝化的節目展現蘭州新區生生不息的向上力量。
8月17日,15位省內知名網絡大V深入蘭州新區考察走訪,沉浸式感受蘭州新區如何從一張白紙起步,逐步發展成一座產業聚集、宜居宜游、環境優美的現代化新城。網絡名人們用文字和鏡頭記錄蘭州新區發展成就,用自己在新媒體平台的影響力,傳播新區好聲音。本次活動引起了網民廣泛關注,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近9000萬次,互動量3.8萬次。
“我們將把新區之行的所思、所想、所學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了解綠色新區、生態新區。”8月21日,由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港澳高校及蘭州大學30余名師生組成的“‘遇見綠色’綠色低碳發展港澳內地青年西部科研訓練營”一行人員到蘭州新區參觀學習,親身感受新區綠色低碳發展的澎湃動力。蘭州新區經過11年建設發展,在綠色金融、低碳產業、生態建設、現代農業等方面探索形成的具有新區特色的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可示范引領的路徑模式、寶貴經驗和典型案例,讓港澳學子受益匪淺。
產業興城,生態優先。自獲批國家級新區以來,蘭州新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緊緊圍繞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美麗新區、文明新區、法治新區、和諧新區”建設,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聚力城市品質提升,大力實施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空閑地復綠和城區公園水系建設,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美景和都市活力交融共榮的多彩畫卷,新區城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倍增。
如今,生態好、環境美,已經成為蘭州新區的鮮明標簽,綠色發展已融入新區發展脈絡。
“真沒想到地處西北干旱區的蘭州新區有如此艷麗的花海。”徜徉在臨港花海藍色花叢中,來自海內外的媒體採訪團成員不時發出驚嘆聲。“夏天一定要來蘭州新區,馬鞭草一盛開,美極了……”
翻看蘭州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成績單”,一幅有機融合自然景觀和城市空間的青綠畫卷徐徐鋪開:獲批以來,新區精心繪綠筆耕不輟,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截至目前,已先后建成百花公園、文曲湖公園、臨港花海等11個城市綠地公園,城市綠化面積達210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率由不足5%提高到36%、人均綠地面積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3%以上,全域生態容量和碳匯總量逐年顯著提升。
通過生態修復和城區公園水系建設, 蘭州新區將30%生態功能差、未利用荒坡土丘整治為高質量、永久性的生態用地,保護了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
綠水青山織錦繡,滿目盛景盡斑斕。放眼未來,廣袤的秦王川大地上生態文明建設的“綠意”正濃,以綠色鋪底,濕地、綠廊、花海相連貫通的生態美景入畫而來,綠地體系為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的綠色動力。一幅綠水青山、生態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花園”城市圖景,正在秦王川大地悄然綻放。
大力發展通道經濟 打造“三位一體”對外開放平台
8月16日,人民網“一帶一路大道同行”大型跨國融媒體採訪活動走進蘭州新區,8月17日,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一帶一路看今朝”採訪蘭州新區,8月30日,北海日報社“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海疆紀行大型融媒體主題採訪走進蘭州新區,7月16日“絲路風採 如意甘肅”兩岸媒體採訪活動深入蘭州新區採訪。眾多媒體同時聚焦蘭州新區在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用好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體現出的內陸開放前沿的實力擔當。
近年來,蘭州新區緊盯國家賦予“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台”戰略定位,充分發揮蘭州新區座中六聯的區位優勢,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打造空港、陸港和綜保區“三位一體”對外開放平台。先后開通至中亞、南亞、歐洲的運輸通道,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常態化運行中歐、中亞、南亞、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貨運班列,通達范圍遍及德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美國、印度尼西亞、尼泊爾、印度、老撾、泰國、伊朗、加拿大、澳大利亞及中亞五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貨物主要有哈薩克斯坦及烏克蘭亞麻籽、玉米、大麥等糧油產品,印度鐵礦粉、俄羅斯木材、烏茲別克斯坦葡萄干、印尼起酥油、老撾木薯干以及塔吉克斯坦金精粉等﹔出口貨物主要有風電設備、汽車配件和新區制造的工業機械設備等,物流通道緊緊圍繞產業服務,形成了“國際貨運班列促貿易發展、貿易發展促產業擴容”的良性循環。同時,蘭州新區利用口岸平台大力發展通道經濟,建成運營了“一區兩港一通道”立體化開放平台,通過“口岸+通道+產業”發展模式,不斷深化區港聯動,大力發展“臨空”“臨鐵”經濟。航空口岸形成了“東盟-蘭州-南亞”貨運網絡體系,累計開通240余條國內國際地區城市運輸航線、18條國際貨運航線。鐵路口岸中歐、中亞、中老、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運營,通達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羅斯、老撾等20多個國家。
“蘭州新區堅持先行先試,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開放平台功能持續發揮,口岸經濟穩步增長,綜合保稅區產業呈現多元化發展,對外合作交流進一步擴大,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甘肅省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專業化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目前與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合作關系,初步形成了石油裝備制造、糧油加工、木材加工、電子產品加工、機械設備制造等產業發展集群,全省經濟發展增長極和對外開放橋頭堡作用日益凸顯。”蘭州新區商文旅局副局長周世龍在接受北海日報媒體團採訪時表示,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也是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上比較活躍的城市,同時北海也具有豐富港口資源,下一步蘭州新區將組織保稅區外貿企業走進北海,合作交流,更加豐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載體。
據統計,自2015年首發至今,蘭州新區鐵路口岸累計到發國際班列813列。今年以來,蘭州新區新開辟國際貨運班列特色線路5條,首次打通塔吉克斯坦金精粉進口通道,首次發運數字化“中吉烏”國際多式聯運班列、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進口小麥班列,開辟“蘭州-印度孟買”陸海多式聯運南亞班列新線路。1至7月,蘭州新區累計到發國際貨運班列153列,同比增長21.43%。
踏上新的趕考路,蘭州新區將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勇擔強省會行動使命,錨定“沖在先、干在前、當標兵、作示范”主要目標,以苦干實干作答,咬定青山不放鬆,在加力建設新時代美麗蘭州、輻射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中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示范帶動作用。
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新起點上,蘭州新區將乘風破浪,意氣風發,勇毅前行,繼續書寫更加輝煌的新篇章。
總策劃:丁晶 汪文學 策劃執行:肖潔 蔣凌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建平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