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農閑時節,記者行走鄉村一線探訪——
農閑人不閑 增收渠道寬(在現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日前發布的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農民增收舉措。
近年來,北方不少地方充分利用傳統農閑季節,因地制宜開拓思路,讓農民腰包越來越鼓。
——編 者
吉林延吉——
冰雪產業帶來發展新機遇
本報記者 劉以晴
近日,記者走進吉林省延吉市的夢都美滑雪場,看見雪友排起隊,等著上雪道。閘機前,來自春興村的安全員許華文引導秩序,邊提醒游客通過,邊俯身幫人撿起掉落的雪杖。2022年開始,有15名春興村村民來到雪場從事安保、保潔等工作,“一個雪季下來,每人多賺近1萬元。”許華文說。
春興村常住人口300余人,種水稻一度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鄉親們常說:“春夏忙三月,冬閑閑半年。”但近幾年,在傳統農閑季節,滑雪產業正為村民增收帶來更多可能。
從夢都美滑雪場向北,驅車不到10分鐘,春興村便映入眼帘。村裡民居黃牆白窗,成對的紅燈籠隨風擺動。
“大炕房,兩位,住三天。”民宿裡,52歲的村民鮑麗為客人辦理入住,不忘囑咐,“左轉上二樓,木頭樓梯有點陡,背雪板的客人小心腳下。”近幾年,外地滑雪者越來越多,村裡與公司合作建起民宿,設有近60個床位。鮑麗既是經理也是會計,每月能收入三四千元。
說話間,一輛小巴開進村,4名游客下了車。司機曹福生是本村人,冬季主要在夢都美雪場、延吉市區和春興村間接送客人。“一天能跑十幾趟,勤快點,賺個百來塊沒問題。”曹福生說,“現在村子還是不少人的‘食堂’,吃過農家飯,繼續去滑雪。”
飯店后廚裡,23歲的村民張翰文手腳麻利。去年冬天,他和父親張錫順來到村裡飯館干活。父親喂雞、種藍莓,兒子掌勺炒菜、招待客人,父子倆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最忙的一天,來了四十幾桌客人。更重要的是,漫長的冬天裡,咱有事干。”張翰文說。
吃過午飯,正碰見村民遲長艷挨家挨戶“串門”。一問才知,遲長艷是幫村裡飯館收購鄉親們的土雞蛋呢。游客多了,土特產不用送去市裡賣,在本村就能打開銷路。
“現在,咱這裡的農民冬天能在家門口掙錢。”春興村黨支部書記申境赫告訴記者,這個雪季,春興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約600人,不少村民參與到民宿經營、餐飲服務、游客接送等工作中,冬季每月人均增收超2000元。
據介紹,這個雪季吉林省文旅火熱。春節假期,吉林省還將打造游船賞霧凇等73項旅游產品,以冰雪產業帶動群眾增收。
甘肅榆中——
反季果蔬成為創收新門路
本報記者 宋朝軍
室外溫度降到零下16攝氏度。在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的日光溫室大棚裡,農民王會忠摁下按鈕,幾十條棉氈從70多米長的棚頂上卷起,陽光直射進棚內。不一會兒,棚內溫度上升到20多攝氏度。
今年是王會忠種植反季果蔬的第五個年頭。他脫下棉服,小步走在壟溝裡,不時扶起幾枝花序,看看草莓長勢。壟面上,一株株草莓的花序上,很多已經結出了果實。
王會忠負責3個草莓大棚,一個大棚佔地一畝,每畝能種700多株草莓,通過當地的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銷售。去年9月種下,今年元旦后陸續上市,現在這些花序大多已是第二茬。
王會忠給記者算了筆賬,如果按照一般時間,草莓在5—6月進入上市高峰,市場價格為每斤10元左右。若反季種植,品質好的草莓市場價格能達到每斤80—100元。
價格上來了,成本咋樣?
榆中縣地處西北,海拔高、冬季氣溫低,王會忠告訴記者,降本奧秘就藏在日光溫室大棚的棚頂上。
從外面看,大棚坐北朝南,棚頂從高處向南鋪蓋到地面。棚頂由高效專用棚膜制成,白天以最大面積透進陽光,使棚內溫度不斷上升。晚上,6層棉氈將棚頂全覆蓋,棚內溫度能持續保持在10攝氏度以上。同時,大棚北面壘起一堵厚土牆,幫助保持熱量。綜合作用下,棚內外溫差平均可達30攝氏度,不需要額外的電力、煤炭取暖,種植成本大大降低。
在榆中縣,目前已有100多個日光溫室開展草莓種植,冬春供應草莓總量超過200噸。不僅有草莓,榆中已建設日光溫室大棚1.2萬多畝,生產番茄、茄子、黃瓜和西葫蘆等反季果蔬,總銷售額在兩億元以上。當前,榆中縣專業從事反季果蔬種植管理的農民超過7000人,雇工和種植戶人均年增加收入約1.6萬元。
大棚外,王會忠看著一輛輛果蔬保鮮車駛向城裡,他感慨:“新思路打開了新門路,草莓紅了,咱們日子更好過啊。”
本期統籌:張佳瑩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7日 第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