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耕地保護 提升耕地質量(新時代畫卷)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農民在青稞田裡開展機械化犁地作業。
本報記者 喬 棟攝
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雲峰寺村,田長李學東(站立者)在巡查耕地情況。當地實行區、鎮、村三級田長聯動,高標准履行農田管護。
本報記者 伊 霄攝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平羅縣通伏鄉新潮村小麥種植示范田裡,農戶將小麥種子倒入農機。
新華社記者 毛 竹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全力提升耕地質量”“建設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
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在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的基礎上,要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大對農田水利、農機作業配套等建設的支持力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准農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質量第一,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准農田。
2023年,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面積574萬公頃,耕地質量總體進入持續改善、穩中有升的階段。今年,中央投入標准明顯提高,比往年翻了近一番,為提升農田質量創造有利條件。
一年好景在春耕,平疇沃野,農人耕耘,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糧食生產按下“快進鍵”。為大面積提升糧食單產,高產抗逆品種選育推廣,高產技術集成推廣,更多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向農田集聚,全鏈條挖掘單產提升潛力。
春耕備耕跑出“加速度”。各地抓緊提升耕地質量,涵閘建設、溝渠修筑等作業有條不紊,平整土地、興修水利,全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
當前,春耕生產形勢穩中向好、穩步推進。人勤春早,方有歲稔年豐。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沃土,中國飯碗必將端穩端牢。
(本報記者 常 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