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人民日報看甘肅>>人民日報看甘肅

在“三北”治沙造林是光榮的事業

2024年06月06日11: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在“三北”治沙造林是光榮的事業(美麗中國)

陝西榆林市榆陽區,曾經的沙丘上已綠樹成蔭。

本報記者 陳 斌攝 

楊福貴在觀察曾經的沙丘上自然生長的榆樹。

本報記者 張騰揚攝

編者按: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作出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三大標志性戰役的重大決策。

廣袤“三北”大地,三大標志性戰役區域治沙造林工作正在熱火朝天進行,無數扎根一線的治沙人,投身這一光榮的事業,書寫著在“三北”種樹成林的深情故事。

鄂爾多斯市家庭林場經營者周志忠、郝金桃——

“本地沙柳苗成活率最高”

本報記者 張 棖

庫布其沙漠南緣,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和西鎮官井村,屬於“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重要區域。

沙柳林邊,一塊寫著“周志忠家庭林場”的藍色標識牌格外醒目。56歲的周志忠正和妻子郝金桃一起,查看沙柳長勢。2007年,響應“三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夫妻倆承包了5000畝沙地,開始植樹造林。

風沙太大,第一年種的沙柳苗多半被連根拔起,隻能反復補種。“試了不少品種,發現還是本地沙柳苗成活率最高。”郝金桃說。摸索出經驗,夫妻倆帶領周邊村民一同種樹,經過十幾年努力,成活的沙柳越來越多。

2019年,鄂爾多斯市推出家庭林(草)場生態治理模式,周志忠家的5000畝沙柳林被評為首批家庭林(草)場之一。達拉特旗林草局局長閆建國介紹:“以戶主名字命名家庭林(草)場,推行農牧戶包干治沙,讓其成為生態治理項目直接承包人,政府給予相應資金與政策支持。”

周志忠的獲得感更足了,“被評為家庭林場后,不僅工程項目承包會優先考慮我們,林草部門還免費給配置了割灌機等大型設備,對狀態不太好的林草場實施改良修復。”

“沙柳隔兩三年就得平茬,我們將平茬下來的沙柳條切割成種條,培育成優質種苗。咱們這兒的種苗成活率高,寧夏、青海等地都有人來買。”周志忠說。

如今,鄂爾多斯市在各旗縣區培育、發展了500戶家庭林(草)場。看著十幾年前種下的沙柳如今長到一人多高,周志忠說:“我們有了家庭林場,治沙更有后勁。”

張家口市宣化林場場長楊福貴——

“黃羊灘的大沙丘不見了”

本報記者 張騰揚

48歲的楊福貴,自小生活在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的黃羊灘邊。黃羊灘在北京西北方向約200公裡,位於“三北”工程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范圍內。

過去,黃羊灘上沒黃羊,流動沙丘遍布。令楊福貴印象最深的,是一片大沙丘。它矗立在黃羊山北麓、洋河水庫東南,高達20多米,面積達百余畝。

本世紀初,我國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張家口市積極響應。2001年,25歲的楊福貴成為宣化縣國營林場(現張家口市宣化林場)技術員,開始了迄今20多年的種樹之路。

那些年,楊福貴肩挑扁擔,桶裡裝著包著土的側柏樹苗,在沙地上挖坑、栽苗、澆水……黃羊灘地表沙層約40厘米厚,“樹苗根系生長到60厘米深處,土壤裡有穩定的水分,樹苗就能存活。”他說。

楊福貴和同事一起,將黃羊灘分成一塊塊網格,種上沙柳、側柏、榆樹、楊樹。沙丘腳下,他們找了塊石頭,刻上“防沙治沙”等字樣。多年過去,楊福貴長出白發、皮膚晒黑,黃羊灘從沙丘變成林海,森林覆蓋率從10%左右提升到78%。

原本高達20多米的沙丘,因為四周綠樹屏障,漸漸變矮,面積也縮小了。隨著植被逐漸恢復,如今這裡幾乎看不到裸露的沙地了。

近些年,原來的沙丘上還自然生長出好幾棵榆樹,有的已高達5米。黃羊灘的綠色越來越多了。

“黃羊灘的大沙丘不見了。”楊福貴十分欣慰。

武威市青年仲麟——

“我們95后,在治沙中成長”

本報記者 董洪亮 宋朝軍

早上6點,一名年輕人身披迷彩大衣,向旁邊水車上的師傅示意:“好,開始!”

這名年輕人叫仲麟,生於1998年。在甘肅武威市民勤縣的沙漠裡,他是最年輕的治沙人之一。

民勤縣位於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下游,處在巴丹吉林和騰格裡兩大沙漠交界處,是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重點區域。在長期同風沙的斗爭中,梭梭因根系發達、耐干旱嚴寒、可在高溫鹽鹼條件下生長的特性,成為民勤治沙的常見樹種。

2021年,仲麟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沙漠邊長大的孩子,更珍惜這一片片梭梭林。”返鄉后,仲麟一邊開展電商業務,一邊種梭梭。

梭梭苗高不足40厘米,種下簡單,種活很難。“500棵梭梭苗種下去,一年不到,就剩幾棵活下來。”仲麟說。

畢業后,他跟在村裡前輩身邊,從治沙志願者做起,一步步學,對梭梭有了更多了解。此后,一望無際的沙海裡,這個年輕人種樹的身手越來越敏捷。

現在,仲麟的皮膚晒得黝黑,但他曾參與種植的梭梭林綠意盎然,成活率超過85%。

“我們95后,在治沙中成長。”望著梭梭苗,仲麟說。

如今,仲麟把他和梭梭的故事拍成視頻,上傳到互聯網,很多網友不僅線上點贊,還從各地來到民勤,參與植樹造林志願活動。

千千萬萬棵梭梭,匯成綠海、鎖住風沙﹔就像千千萬萬名像仲麟一樣的年輕人,挺進沙漠深處,種出更廣闊的綠色天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6日 第 10 版)

(責編:焦隆、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