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揚優聚勢 為一域爭光為全局添彩

又是一年春來早。
張掖已然進入“開局即奔跑,起步即沖刺”的奮斗狀態,在不斷深化“三抓三促”行動中,全力以赴拼經濟、拼發展、拼貢獻,正視差距、振奮精神,以營商環境之優促經濟發展之進,以務實作風回應群眾期待,努力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中加速追趕。
筑得暖巢引鳳棲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最好的“梧桐樹”、最大的“吸鐵石”。
走進張掖市政務服務中心,市場准入、建設施工、稅務、社會保險等業務辦理“專窗”依次排開,多個部門在現場聯合辦公。
“過去要跑幾趟遞交很多材料,環節多、辦理時間長。現在我隻提交了一次申請,一網審批后,一會兒事情就辦完了,既高效又便捷。”前來辦事的甘州區閆作科蔬菜糧油商行法定代表人閆作科對窗口工作人員辦事效率贊不絕口。
幾天前,他通過政務服務網“高效辦成一件事”模塊申請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証,不到一周時間,就領到了許可証。
“我們堅持把‘高效辦成一件事’作為強化數字政府建設,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統籌‘一門一網一線’服務領域,創新政務服務模式,對每一項辦理事項的推進情況進行持續監測,跟蹤辦理成效,不斷優化辦事體驗,持續提升企業和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張掖市政務服務中心副主任褚建蓉說。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政府上心,企業才能放心。
2024年以來,張掖市常態化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以提升經營主體滿意度為導向,以“優化營商環境提質增效年”行動為抓手,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全力打造“服務零距離·圓夢金張掖”的“張掖服務”營商品牌,持續激發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全市營商環境領域獲省級以上榮譽達32項,獲“營商環境十佳城市”,連續三年獲“浙商最佳投資城市”。
“要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全力做好服務保障,積極扶持企業做大做強,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積蓄強勁動能、提供有力支撐。”張掖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的體會最為真切。
在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甘肅富地金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日用玻璃生產車間內,三條自動化生產線滿負荷運轉,玻璃溶液通過高溫淬煉鑄型、精細打磨加工等工序后,形成一個個美輪美奐的玻璃制品,再經過檢驗人員檢驗和打包裝箱后,運往歐洲市場。
“我們對產品進行多輪嚴格質檢,確保產品高質量。”甘肅富地金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抽檢員羅娟娟說。
“我們日用玻璃低碳產業項目一期已經完成,二期正在准備投建,這都得益於張掖優越的營商環境和良好的投資氛圍。”甘肅富地金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權德表示。
2024年以來,張掖市圍繞企業所需、政府必為,謀劃提出了10件貼近經營主體心聲、符合營商環境要求的具體事項,開通優化營商環境意見建議及投訴舉報“直通車”,深入開展“張掖企業家日”“民營企業集中服務月”“政銀企保對接”等活動,認真落實“包抓聯”“六必訪”等制度,為企業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
招商引資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張掖市各級各部門著力提升招商引資效能,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提升招大引強工作質效。
新的一年,張掖市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壓艙石”作用,正視差距、振奮精神、狠抓執行、大抓落實,持續加強項目爭取、儲備、開工全鏈條管理,全力以赴抓實項目、擴大投資,為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日,在張掖綠色氫氨醇一體化示范項目現場,2025年全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本次集中開工重大產業項目30個,總投資322億元,年度投資80億元。
據了解,此次現場開工的張掖綠色氫氨醇一體化示范項目,總投資10.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億元,項目建成后,將有力推動氫、風、光、儲融合發展,助力“河西綠氫走廊”建設取得新成效。
一則好消息從高台縣傳來:年產5GWh鉛碳電池生產項目落地南華工業園區。
據了解,該項目通過吸收先進電池設計理念和制造工藝,依托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自主研發的電池電極拓扑控制技術,可實現儲能系統“實時在線診療”,主要應用於工業避峰儲能,風光電儲能等場景。
“充分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圍繞在高台的產業基礎,秉持以商招商,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高台投資,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與高台縣合作簽約的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
圍繞當地重點產業精准招商,才能全力提升招商引資工作精准度。
“張掖將立足‘一屏三地’功能定位,聚焦‘引什麼’,充分發揮張掖市能源資源、農產品資源等優勢,把重點放在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上,圍繞綜合能源及裝備制造、現代農業及精深加工、文化旅游三大主導產業,新材料、化工、電子信息、中醫藥四大優勢特色產業和未來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經濟三大未來產業,加大精准招商力度,積極構建‘東部研發+張掖制造’‘東部總部+張掖基地’‘東部市場+張掖產品’產業互動格局。”張掖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競爭力,更是生產力。
在甘州區,政務大廳“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專區,群眾在此“線上辦事”“一網通辦”,線下辦事“隻進一門”﹔甘肅漢昌新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台台高效、環保的空氣源熱泵供暖機組為居民提供溫暖居住環境……
2024年,甘州區深入開展“近悅遠來·入企惠企幫企”走訪活動,幫助648家重點企業解決問題48個﹔緊盯綜合能源和新材料、先進制造及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鏈赴外開展招商考察活動44批次、對接洽談項目130項,主動邀請客商來甘開展考察活動共282次,簽約合作協議47項﹔實施新建、續建招商引資項目218項,落實省外到位資金117.93億元。
走訪問需解難題
甘州區北街街道東湖社區東門的“甘州鋪子”店鋪內,牛羊肉、甘州老席禮盒、油果子和甘州酥梨等商品琳琅滿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選購。
“甘州鋪子”作為東湖社區旗下的城市IP項目,自2024年3月成立以來,迅速成為張掖農特產品和文創產品的展示窗口。如今,甘州區赴京東集團考察交流,依托“甘州鋪子”打造“中國特產·甘州館”,助推全市優質農產品更好走出去。
這一項目的成功運營,不僅為張掖農產品打開了新的銷售渠道,還為社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社區企業先后投入了5萬多元,用於絲路嘉苑小區下水管網改造、地面硬化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社區治理共贏。”東湖社區黨委委員、甘州區惠誠社區服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興聰說。
“這次社區企業拿出專項資金對小區下水管道進行維修,管道通了,我們心裡也順了。”絲路嘉苑居民梁克基說。
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以來,甘州區圍繞“街道沒錢辦、社區沒能力辦、社會不願辦、居民有剛需”難題,探索社區社會企業股份制模式,並將集體經濟收益10%至15%反哺社區用於基礎設施改造、購買社區服務、居民慰問等方面,讓居民共享社區集體經濟發展紅利。
——充分發揮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統籌協調作用,發動社區干部、樓棟長、民情聯絡員等通過座談、走訪、意見征求表等形式,廣泛收集民生需求1200余個,建立人才、場地等各類資源庫39個﹔
——用好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網格服務驛站、戶外勞動者服務驛站等陣地資源,利用市場化運作模式,抓好便民超市、愛心屋等有償服務建設,有效提升陣地資源利用率﹔
——圍繞社區居民需求,通過社企共建、資源共享等方式,由社區企業將閑置資源統一運營,打造了“甘州鋪子”“邂逅張掖·甘州有禮”文創特產店等特色項目,豐富了社企發展業態……
如今,甘州區各社區企業的創新實踐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僅為全區農產品找到了新的出路,還實現了社區自我造血功能,推動了社會基層治理的創新。
企業和群眾最關心什麼、期盼什麼,張掖市各級各部門就抓住什麼、推進什麼,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入,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張掖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常態化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部署要求,聚焦重點任務、強化跟蹤問效,聚焦堵點難點、強化督辦攻堅,聚焦群眾關切、強化紓困解難,緊盯行動任務基本盤“13+11+106”,全力以赴在調度落實上再加力、在推動發展上再加力、在解決問題上再加力、在放大效應上再加力、在責任落實上再加力,緊抓快干、真抓實干,推進重點任務落實,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形成了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好勢頭新局面。
全市確定13個方面重點任務,制定7項推進措施,為“三抓三促”行動明確“計劃書”、繪出“作戰圖”,市、縣區“三抓三促”機制辦推行“一方案三台賬三清單”管理模式,全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
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頭下沉工礦企業、項目現場調研督導,幫助解決突出問題128個,全力推進堵點難點有效化解﹔
“每月一題”篩選群眾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抓督辦、促落實,會同市直相關部門推動群眾出行難、停車難、物業管理、消防安全等11個方面民生問題取得實效﹔
將辦理政務服務類相關事項納入“三抓三促”行動督查督辦內容,推動各窗口單位和基層一線對群眾反映問題快速響應、高效辦理。2024年,12345熱線全年受理各類訴求8.5萬余件,按期辦結率達100%,滿意率達99.55%。全年受理社會監督意見141件、辦結139件,辦結率達98.6%。其中辦理省級轉辦85件、辦結84件,辦結率達98.8%。
真情為民謀幸福
春意漸濃,民生向暖。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以來,張掖市各級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通過出台一項項民生新政、落實一件件民生實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大家先消消氣,一起喝杯奶茶,咱有話慢慢說嘛!”近期,在肅南縣紅灣寺鎮“阿勒齊”調解工作室,調解員正在處理一起鄰裡糾紛。
原來,安某裝修房子時堆在樓道的垃圾影響了鄰居杜某進出,杜某多次找安某商議無果,這才找到調解室來。調解中,滾燙的奶茶、溫馨的房間、貼心的勸解,一下子拉近了調解員與當事人的距離。最終,一起鄰裡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這樣的和諧場景是肅南縣創新運用“一碗奶茶調解法”的一個縮影。作為多民族地區,肅南創新推出“一碗奶茶調解法”,把調解場所搬到暖意融融的茶桌上,以茶暖心、以茶說事、以茶談心,“一站式”解決居民“疙瘩事”,深受群眾贊許。
除了打造“阿勒齊”調解工作室外,針對牧民生活習慣,肅南還因地制宜,全力打造“阿爾達”蒙古議事包、毗鄰聯建青春驛站等實踐基地,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助力鄉村振興。
肅南縣各級各部門以建設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區為統攬,聚焦民生福祉、社會治理等方面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辦成群眾可感可及的停車場所建設、天然氣入戶通氣、“校園餐”安全、醫療服務保障、農牧戶異地借牧、牲畜飲水等縣級層面民生實事10件,推動行業部門落實為民辦實事45件、鄉鎮落實為民辦實事46件,以實際成效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臨澤縣政務大廳婚姻登記處,山東籍的張先生與甘肅臨洮籍的劉女士成為婚姻登記“省內通辦”高效服務的受益者,順利領到結婚証。“不到20分鐘就領到了証,政務大廳工作效率高,服務態度也很好。”張先生說。
過去,雙方戶籍異地,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煩瑣,需兩地奔波。如今,臨澤縣民政局通過簡化辦理手續,實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減少群眾跑動次數,有效節約群眾辦理婚姻登記時間成本。
“我們嚴格落實婚姻登記省內通辦政策,按照政務服務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原則,完善婚姻登記大廳硬件設施,精心編制婚姻登記辦事指南,規范業務流程,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確保婚姻登記業務辦理規范統一、高效便捷。”臨澤縣民政局工作人員李雪芬說。
自推行“高效辦成一件事”以來,臨澤縣不斷創新舉措,把多個部門相關聯的“單項事”整合成企業和群眾視角的“一件事”,將“多地、多窗、多次”轉變為“一地、一窗、一次”的集成套餐服務,真正實現辦事方式多元化、辦事流程最簡化、辦事成本最小化。截至目前,共辦理企業信息變更“一件事”842件、企業注銷登記“一件事”726件、開辦餐飲店“一件事”64件。
春風勁吹好揚帆,實干奮進正當時。
“張掖市將牢牢把握2025年的思路目標、著力重點、工作舉措,堅持揚優聚勢、鍛長補短、固強補弱、突出特色,著眼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加快建設‘一屏三地’,努力實現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局添彩。”張掖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