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理論·時評

建設數字鄉村,需要“精准滴灌”

2025年08月25日13: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建設數字鄉村,需要“精准滴灌”(新媒視點)

近年來,數字鄉村建設不斷提速。將各類事務搬上數字平台,逐漸成為鄉村治理的“標配”。在四川、寧夏、廣東等地,“村級服務平台”普及應用,拉動村民參與、提升治理效能的成果很亮眼。

但也有人質疑:城鎮化加速下,不少村子“空心化”,村裡老人多,智能手機使用不熟練﹔且鄉土熟人社會,人們習慣了有事直接找村干部。推廣數字治理平台,是否會淪為“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給基層干部徒增負擔?

面對這樣的質疑,需要明確一點:數字平台要真正惠及鄉村,就必須基於實際需求,找准應用重點,“精准滴灌”,而非盲目推行,“大水漫灌”。

“精准滴灌”,首先要激活鄉村治理的內生動力。

傳統鄉村治理模式中,村民們往往被動接收信息、執行政策,對村委工作不了解,參與渠道有限,有時與村干部溝通不充分,影響鄉村治理效果。因此,數字平台不應僅僅充當“線上公告欄”,更要借助“積分制”“清單制”等,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意願。

比如,四川村級服務平台從游戲中獲取靈感,設置“熱情值”“經驗值”等游戲化元素及“加油耕耘者基金”,鼓勵村民使用﹔開發“村民議事”功能,讓資金分配等重大事項能在線上公示、討論、表決,外出務工人員也能有效參與﹔村民還能隨時上報衛生問題、安全隱患等,並跟蹤處理進度。

“精准滴灌”,還要讓鄉村治理決策更精細、更科學。

隨著鄉村社會動態發展,村民需求日益復雜多元,傳統鄉村治理多依賴村干部的個人經驗判斷,有時難免粗放、滯后。因此,數字平台不應停留在將案頭文件電子化,而要充分利用數據,為治理提供“智慧大腦”。

在寧夏,借助智能傳感器、物聯網和大數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產業全面提質升級,村干部帶領村民“蹚出”增收的幸福路﹔耕地巡查、防災減災、治安防控,過去要村干部親自跑腿,如今打開手機APP,借助衛星導航與數字模型,不但省時省力,還能智能預測,變被動響應為主動防控。

“精准滴灌”,亦需突破鄉村產業發展的“資源瓶頸”。

過去,資金、土地、人才、信息等資源匱乏或錯配,是鄉村產業振興的瓶頸。如何撬動更多可用資源、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帶動村民致富?依托互聯網企業,數字平台在這方面天然有優勢。

在各地村級服務平台上,每個村子的特色餐飲、民俗活動、民宿等資源都得到整合﹔積分能兌換產業助力服務,包括文創產品設計、文旅地標打造、農產品包裝升級等。借助平台的分享、直播等功能,鄉村非遺文化、民俗活動、古建風貌也得到記錄和展示,便於更好打造文旅IP。

推進數字鄉村治理現代化,數字平台有著巨大潛力。但“數字化”不能“走過場”。倘若忽視鄉村治理的實際需求,一味把線下事務、案頭文件通通搬上線,隻會造成資源浪費,給基層干部徒增負擔,就像“大水漫灌”。隻有深入分析鄉村全面振興的痛點、難點,充分利用技術優勢“精准滴灌”,數字化才能真正賦能鄉村發展。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