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輪作復種拓寬農民增收路

近日,在古浪縣土門鎮漪泉村,種植戶秦蘆山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第二茬”生產。
走進秦蘆山家的農田裡,他正在組織工人復種青頭蘿卜。記者看到,隨著播種機不斷前進,起壟、滴灌帶鋪設、播種等多道工序一次性高效完成。
“今年第一茬種的是豌豆,7月底就收完了。最近我聽說青頭蘿卜的市場行情不錯,決定二茬復種青頭蘿卜,全程都是機械化種植,省時又省力。這種種植模式,既提高了畝均單產,還能多掙一份錢,我覺得非常劃算。”秦蘆山高興地說。
立秋前后,這種復種模式下的精耕細作,同樣在古浪縣泗水鎮三壩村上演。如今,二茬復種的萵筍已展露新綠。
在泗水鎮三壩村種植戶王小旭家的地塊裡,一片片探出土壤的青翠綠葉在陽光下顯得生機勃勃,工人正在對萵筍進行間苗、覆土。“出現雙苗或者多苗的就要進行間苗,每穴隻留1株健壯秧苗,這樣才能確保萵筍生長發育,保証生長質量……”王小旭一邊忙碌,一邊給工人講解間苗方式。
“這一茬我種了100畝,是今年7月24日種的,現在已經開始間苗了,預計國慶節前后就可以採收了,相信一定會有好收成。”王小旭說。
今年以來,古浪縣突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按照“宜糧則糧、應種盡種”的原則,積極推動復種輪作,在有限的土地上做足“文章”,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效益,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全縣已復種各類農作物2.1萬畝。
“這種‘一年兩收’的種植模式,不僅提高了畝均單產量,多渠道增加了農民收入,更是耕地輪作作為提高耕地質量和保障農產品供給的有效措施的具體體現,對平衡土壤養分、防治病虫草害和提高糧食產量等具有重要作用。”古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主任買天祥說,古浪縣農技部門專門制定了輪作復種實施方案,從早熟品種的選擇、科學施肥、搶墒播種、田間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進行全程技術服務,為農作物增產增收保駕護航。(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