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1-07 09:15)
甘肃省兰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宋正清(中)和同事在企业仓库内检查人工晶体。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 人工晶体又称人工晶状体,经手术植入可代替人眼中混浊的晶体,相当于为眼睛更换了“镜头”。植入人工晶体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 2023年11月30日,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下简称“国家集…[详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1-05 08:43)
在甘肃农垦饮马农场的农田里,传感器探入土壤监测湿度,微型气象站追光探风。“2024年食葵每亩产量超280公斤,增产15%。”农场项目部部长邹常生介绍,采用智慧灌溉,丰收有保障,每亩地用水量从650立方米降至300立方米。 灌溉用水来自疏勒河。从祁连山奔流而出,滋润荒漠绿洲,疏勒河为酒泉玉门市、瓜州县…[详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1-04 09:09)
大山旁,是甘肃定西。家住临洮县王家咀村的王齐伍,以前常望着七分薄田发愁:“一年到头也刨不出3000元钱。” 10年前,一件事让王家人更加揪心——小女儿查出罕见病,寻医问诊,积蓄见底。 “得想点办法。”年过40岁的王齐伍决心跟老乡去打工,可兜兜转转,只能干点零活,“收入稳定的工作去哪找?”王齐伍有些迷…[详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1-03 09:11)
引 子 甘肃天水市东南,西秦岭林海深处,麦积山孤峰突起。 远望崖壁,窟龛密如蜂房;近观窟龛,泥塑秀丽生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麦积山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指出,“麦积山石窟‘东方微笑’跨越千年”。2024…[详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1-02 08:58)
日子到了数九寒天,西北的气温总是在0摄氏度上下徘徊。甘肃兰州又被称为“金城”,“两山夹一河”的地形让黄河穿城而过,河风夹着寒气呼啸在黄河两岸。 然而,冬季文旅却在“金城”逐渐“升温”。距离黄河不到2公里的兰州老街是当地的知名景点,在仿古风格的建筑群里,各类餐饮、服装店铺以及“国风”十足的特色店铺和集…[详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1-01 08:29)
河山添锦绣,星光映万家。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描绘宏伟愿景、饱含殷切期望。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过去一年,我们挺膺担当,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回暖向好,大家的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 新的一年,让我们…[详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12-31 08:41)
新中国成立的第七十五个年头,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国式现代化正渐次铺展万千气象。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历时30多天,走过12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春耕抽绿的田、川流不息的港、幸福和谐的家、澎湃动能的厂……总书记在行进中思索,擘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万里山河…[详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12-30 14:18)
与荒漠化的斗争,关乎人类家园和自身命运。今年是我国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我国持续推进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为全球防沙治沙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这正是: 植树治沙汇合力, 生态民生两相宜。 …[详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12-28 08:37)
向新型主流媒体全面转型 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董时: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应坚持创新导向、效果导向,从内容创新、渠道拓展、技术赋能、队伍建设、业态探索、机制保障等方面,系统性回应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10余年来,中青报从打造“融媒小厨”,到升级为协同创新型可视化“融媒云厨”,努力打通触达、陪…[详细]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2-27 07:25)
据新华社兰州12月26日电(记者王紫轩)记者26日从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今年以来,甘肃通过省级财政适当补贴、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自由选择的方式,引导1万名离校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目前,全体项目人员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上岗。 据统计,今年引导就业的1万名毕业生中,本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