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甘肃要闻

砥砺奋进谱新篇

——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天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白永萍
2022年05月06日08:45 | 来源:甘肃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砥砺奋进谱新篇

宝兰高铁开通运营,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城市更新如火如荼;引洮供水润泽秦州,居民收入屡攀新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年来,天水市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这一幅幅画卷,是天水市委、市政府向党和人民交出的时代答卷。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天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扣“三新一高”要求,团结带领全市上下顽强拼搏,砥砺前行,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如期同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崭新的姿态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全力以赴攻克贫困堡垒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天水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2.5亿元,改造农村危房4万多户,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32个、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363处、扶贫车间413家,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达到100%。两区五县全部摘帽,116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2万多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正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组组饱含温度的数字背后,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真帮实扶的辛勤付出,是92万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多措并举推动转型升级

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把经济抓上去、把产业发展好,其中关键是要明晰产业发展的思路、路径和着力点。”天水市委书记张永霞在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时说。

近年来,全市立足天水市情实际,聚焦省委、省政府赋予天水“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使命任务,研究确定了建设“五区、五中心”的奋斗目标。

突出做大做强工业。以打造“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目标,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努力推动结构不断优化。华天电子、东旭光电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岷山、海林、星火等企业完成“出城入园”,杰瑞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积极推进,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等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天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产业承载力不断增强。

持续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以打造“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为目标,深入实施“4+2”农业产业振兴行动,粮食生产连续稳定在110万吨以上,果品总产达到360万吨,蔬菜总产达到400万吨。“三品一标”农产品达211个,“花牛苹果”品牌评估价值位列全国果品品牌价值榜前15强,众兴菌业成功上市。

不断激发第三产业活力。以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目标,加快实施西关片区古城保护与综合利用、白鹿仓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麦积山大景区建设进展顺利,文化旅游产业提速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年均综合收入比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前增长28.5%、29%。商贸物流基础日趋完善,5个县区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电商交易额较2016年增长20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6%。

2021年天水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50.3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14 亿元,增长10.3%;第二产业增加值195.68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413.51亿元,增长7%。

聚力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翻开天水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篇章,“让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是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目标。

天水市紧紧围绕“坚持东西延伸、两区相向、南北拓展、新城带动、旧城更新”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秦州新城、成纪新城、麦积新城、颍川新城、东柯新城、空港新城、社棠工业新城和三阳川新城“八大新城”,进一步拉开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

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抓和协同推进机制,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藉河、渭河生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如期完成,26公里滨河景观带,工业博物馆、商贸城、大剧院、体育中心等重大民生项目相继建成,老旧小区改造、水电路网提升等市政设施项目有序推进,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宝兰高铁、有轨电车一期建成运营,天平高速、秦州大道、麦积山大道、三阳川城市隧道建成通车;城区引洮供水工程顺利通水……

从城市的“面子”到“里子”,天水各个脉络发生了太多有深度、有品质的变化,一帧帧美丽画面展示着现代文明带给这座城市的精彩。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截至目前,新增市场主体7.01万户,达到17.79万户。“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由1059项减少到179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2.7%,甘谷县供销综合改革、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天水国际陆港加快建设,中国(天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天水海关开关运行……

一项项勇于探索的改革实践,创出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天水模式”,换来的是一个个可推广、可复制的“天水经验”,展现了天水市深化改革的力度和成绩。

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

绿色发展导向更加鲜明

进入夏季,羲皇故里越发生机盎然,天水人也更加深刻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青山和金山可以“双赢”。

近年来,天水市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连续达标,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36.7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68和25.39个百分点,“天水蓝”“天水绿”成为亮丽名片……

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获得了生态文明带来的“绿色福利”。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天水市着力兴办惠民实事,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保持在80%以上。积极扩大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和9.3%。

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市一中麦积校区、市三中新校区等学校64所,新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1万个,秦安县“园区+走教”办学模式得到教育部肯定。市体育中心建成投用,新建全民健身工程2025个。

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市妇幼保健院完成迁建,全市三级医院达到7家,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达到5.98张,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实施棚户区改造8.9万套,建成保障性住房1.8万套,群众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包街包巷包小区”志愿服务,把城市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在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地级以上提名城市测评中,综合成绩名列全国第十三、全省第一。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祭伏羲大典影响力不断扩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一件件、一桩桩,顺民意、暖民心,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坚决扛牢管党治党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健全完善落实正向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等制度机制,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通过村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文书两个“专职化”建设,下大气力解决村干部能力偏弱、村级班子整体不强的问题,“四抓两整治”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增强,武山县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得到中组部肯定。大力实施“一行动三工程”,积极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引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实施办法》,大力推行“三亮”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以“强作风、优服务、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推进基层减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责编:周婉婷、焦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