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人民日報看甘肅-頭版看甘肅-更多>> 自動刷新:40秒60秒手動 

我國首款碳—14核電池研制成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9 08:51)

  本報蘭州3月18日電 (記者宋朝軍)近日,國內首款碳—14核電池原型機“燭龍一號”發布,這標志著我國在核能技術領域與微型核電池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燭龍一號”由西北師范大學和無錫貝塔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團隊聯合研制。從核心材料研發到換能器件制造,“燭龍一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研制過程中,團隊攻…[詳細]

甘肅加強祁連山等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8 09:38)

  本報蘭州3月17日電 (記者宋朝軍)近日,甘肅部署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九大行動”,重點聚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鞏固提升、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等方面。其中,甘肅將持續加強祁連山、秦嶺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保護。相關部門在對現有觀(監)測資源調查摸底基礎上,推進建設一網聯通、覆蓋全域的祁連山保護區統…[詳細]

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建成投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7 09:05)

  本報蘭州3月16日電 (記者王錦濤)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16日建成投運,新建的T3航站樓將於3月20日零時正式啟用。 據介紹,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是國家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新建40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和27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中心,其中T3航站樓配備超過60個登機橋位,是國內單體航站…[詳細]

土堆危牆安全隱患已清除(反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7 08:59)

  2024年11月25日,本報“讀者來信”版刊登《土堆危牆存在多年 隻警示不處理》,報道甘肅蘭州市七裡河區甘南小區北側土堆、危牆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報道引起當地高度重視。經調查,甘南小區土堆圍牆位於西站街道建西東路社區寶豐花園、甘南小區、武威路工貿小區3個小區交界處,長約40米,寬約3米,高約6米,…[詳細]

讓“到西部去”成為一種潮流(大家談·選擇西部 扎根西部 建功西部①)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7 08:51)

  西部地區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近年來,廣大青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奔赴西部、服務基層,為西部地區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本期大家談由本報記者採訪相關部門,為當代青年報效祖國、建功西部匯聚共識、提供指導。 ——編 者 追夢舞台 成才平台 西部計劃全國項目辦 樹立、踐行遠大理想,是廣大青年的共同追…[詳細]

甘肅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堅定信心,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6 08:29)

  春意漸濃,隴原大地干勁滿滿、熱氣騰騰—— 3月14日,甘肅電投常樂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擴建2×1000兆瓦燃煤機組項目建設現場,3800多名施工人員正在緊張作業。5、6號機組鍋爐受熱面焊接現場,800余名工人全力焊接鍋爐水冷壁管,為年內項目投產發電趕進度、搶工期。 202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詳細]

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教育發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3 07:44)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人工智能時代的義務教育”話題引發熱議,針對如何促進義務教育接軌數字時代、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統籌推進“雙減”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等社會關心的問題,記者連線嘉賓、共同討論。 ——編 者 對話嘉賓: 周…[詳細]

代表委員熱議總書記的兩會“關鍵詞”·民生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1 09:14)

  “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 “特別是要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根本在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指出 增強就業…[詳細]

代表委員熱議總書記的兩會“關鍵詞”·發展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1 09:09)

  “經濟體量大,向前發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動力。” “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國內國際,抓好城鄉融合、區域聯動,優化生產力布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5年全國兩會上指出 優化產業布局 增強發展后勁 區域聯動…[詳細]

面向新質生產力 人工智能怎麼“+”(熱點聚焦)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25-03-10 11:01)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近年來,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智能產業持續壯大,正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具體體現。最近,記者…[詳細]

首頁  上一頁  第 2 3 4 5 6 頁  下一頁  尾頁

人民日報記者報道集更多>>

人民日報電子版在線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