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瞄准創新的“突破口”發力

黃 綠

2020年01月10日09:34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要瞄准創新的“突破口”發力

甘肅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關鍵是要把體制、機制、政策、工作和科技、產業、業態、模式等這八個方面作為創新的“突破口”,精准施策,定向發力。

過去一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和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各種矛盾與問題,甘肅經濟一路艱辛走來極不容易。全年經濟預期目標得以實現,改革開放不斷推進,兩大底線任務進展良好,“六穩”工作取得實效,十大生態產業快速崛起,民生保障得到加強,取得這些成績實屬難得。

成績固然來之不易,但發展任務依然艱巨。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影響持續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從我省實際來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有些方面碰到了“天花板”,一些應急救急辦法隻管得了一時一事,新舊動能轉換緩慢,后勁不足制約更加凸顯,迎接挑戰必須要有新辦法新措施。

“物至而觀其變,事來而應其化。”面對今年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現“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的重任,省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緊緊圍繞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扎實推進體制、機制、政策、工作和科技、產業、業態、模式等方面創新。這就是說,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從創新上破題開路。從省情發展實際看,目前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重在高質量,要在新動能。這個“高”和“新”,意味著這不是以往以傳統要素投入為主要特征的舊動能,而是對發展方式、經濟結構、增長動力進行全面重構和變革。

甘肅培育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關鍵是要把體制、機制、政策、工作和科技、產業、業態、模式等這八個方面作為創新的“突破口”,精准施策,定向發力。這“八大創新”不僅要解決突出表現在生產關系上僵化的體制、機制、政策、工作等深層次問題,同時也要解決生產力上創新不足的科技、產業、業態、模式等成長的“瓶頸”問題。生產關系的創新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而生產力的創新則主要靠市場主體。

奔著問題去,瞄准要害改。推進“八大創新”破題開路,首先就是要從體制創新、政策創新和科技創新上“開刀”。體制創新的核心是深化改革。農村改革要緊盯“三塊地”等土地制度、深化“三變”改革、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問題,在經營主體、健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機制、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同時要積極推進集體產權、集體林權、國有林區林場、農墾、供銷社、農業綜合水價等改革創新。國資國企改革的突破口在於混改。目前我省與全國混改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混改的步伐要加快,改革的手段要創新。同時,要借助《外商投資法》和《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台契機,持續深化全省“放管服”改革。

政策創新的關鍵是要大膽突破。我們要吃透中央一系列關於各方面創新的政策,特別是要利用好這些年中央有針對性地為甘肅制定的一系列特殊政策,充分發揮新區、創新區、試驗區等平台作用,制定出台政策堅持“法無禁止皆可為”,原則上別人能干的我們就能干,而且要力爭多走一兩步。尤其要在綠色金融、知識產權保護、國有資產變現、交通建養一體化、人才引進等方面,進一步開動腦筋、拓寬思維,真正拿出一些含量高、行得通、能管用的突破性政策舉措。

實現科技創新,一定要強化“科技同經濟、創新成果同產業、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等“四個對接”,培育形成有利於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新機制。就我省而言,科技創新的要害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花大氣力切實解決科研與成果轉化“兩張皮”的問題,努力改變我省基礎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轉移轉化低的現狀。實踐中要大力支持中央在甘科研院所和省屬科研機構的創新力度,推出一批合理的、差別化的激勵政策,把人才引進、資金需求等這些“好鋼”用在創新的“刀刃”上,充分釋放創新主體活力和潛力。

“土敝則草木不長。”不論是體制機制創新,還是科技產業創新,說白了都是要冒風險的,冒風險就可能犯錯誤。所以當下要實現“八大創新”突破,各級政府和部門就必須本著鼓勵創新和包容審慎的原則,想方設法創造條件,營造一個政府容忍、社會包容、機制糾錯的寬鬆環境。千萬不要抱著老觀念,一上來就“橫挑鼻子豎挑眼”,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它管死。這樣的話,創新突破就隻能成為一句“裝門面”的口號。

(責編: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