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鄉村更有生命力 

郁靜嫻

2020年01月10日09: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宜居鄉村更有生命力(話說新農村)

  鄉村振興要補短板,但也不能簡單套用“模板”,不能追求鄉村和城市一個樣,而是要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保留好鄉土味道和鄉村風貌

  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開弦弓村採訪,村裡的兩處細節印象深刻:一是每戶人家房前屋后都留有一小塊菜地,供自家種菜﹔一是新村建設不搞“一刀切”,有的廢棄老屋也沒拆,而是被統一規劃、修繕一新,改成了文化禮堂。漫步在村裡的小巷,處處能感受到自然淳朴的鄉村氣息。

  按說蘇南地區是工業化城鎮化起步較早的地方,這裡寸土寸金,這些土地搞開發豈不是效益更大?村干部直言,不管經濟多發達,村裡人住得宜居才是硬道理。正因為守住這個原則,這些年村裡不搞大拆大建,留住鄉村味道,成了周邊游客紛至沓來的鄉村旅游點。

  現實中,這樣的堅守不容易。時下特色小鎮建設很熱,有的地方把村庄當景區來謀篇布局,一味模仿復制,民俗文化街燈籠高挂,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出現“千村一面”,不僅沒能發展起旅游業,反而擠佔了村民的生產生活資源﹔有的簡單套用城市思維,村裡的樓房越建越高,村民種地不方便、買菜不方便,幸福感、獲得感沒能跟著上去。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鄉村,如何讓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融,這是一個新課題。一個科學嚴謹的規劃,可以規避村庄發展誤區。鄉村規劃要著眼補短板,但也不能簡單套用“模板”,不能追求鄉村和城市一個樣,而是要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保留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比如村裡發展什麼產業、建什麼風格,必須因地制宜,綜合考慮資源環境承載力,合理確定經濟規模、人口規模、用地規模,有好的生活環境,有穩當的飯碗,這樣建成的鄉村才會更宜居。

  鄉村的魅力在自然。各地農村千差萬別,千百年來形成的村落空間,有其獨特的風格。建設美麗鄉村要千姿百態,尤其要尊重農民意願,努力提升他們的生活品質。一位鄉村設計師曾講述她的經歷,每參與一個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她都要入住村落,親自感受日升月落,聆聽風吹鳥啼,改造方案從普通村民的視角出發,從實際出發,多聽聽農民意見,重視居住者的訴求,把規劃做實做細。

  鄉村文化是傳統文化生長的家園。延續鄉土文化的根脈,要讓鄉村有人氣、有文化、有溫度。在湖北秭歸天池埡村易地搬遷點,有關部門專門繪制了村民過去生活場景,美了新村,更慰藉了搬遷后村民的鄉愁,讓更多“身邊最美”造福桑梓、守望鄰裡。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欣欣向榮的田園風光人人向往。科學規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責編: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