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貧困地區打造不走的醫療隊 

敖虎山

2020年01月16日14:2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為貧困地區打造不走的醫療隊(議政建言)

  不僅要實地培養,還要做好遠程培養,在更廣的范圍和更深的層次加強本地醫療人才培養,為貧困地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

  近年來,我和同事隨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組織的醫療專家團隊,參與了川藏行、天山行、雲南行、烏蘭察布行等健康扶貧公益活動,行程1萬多公裡,在四川、內蒙古、西藏、新疆的30多個地市縣,為當地群眾開展義診、健康講座、培訓心肺復蘇技術,同時培訓基層醫護人員。通過與當地患者和基層醫護人員的接觸與溝通,我們發現當地貧困地區的醫療健康狀況存在一些共性問題。

  走訪中發現,有相當比例的貧困地區患者,對自身健康重視不夠,有病不能及時治療,預防意識也較為淡薄。很多患者有了病能來醫院看,但不知道或者不會預防,造成某些原本可以預防的疾病發病率較高。這些地區的家庭對健康風險的抵御能力本來就低,一人生病,全家都可能陷入困境。

  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堅持預防為主,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預防被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扭轉了重治療、輕預防的理念和做法,預防工作已經成為健康促進的第一道關口。從我們所到之處看,盡管都知道預防工作的重要性,但預防的手段還比較落后。地市縣和社區醫療機構從事預防的人員較少,臨床醫生在預防方面的作用發揮不夠。預防手段缺乏創新,與現代生活方式銜接不夠,導致預防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建議貧困地區繼續加強健康教育。首先要充分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開展與時俱進的健康教育,豐富群眾的預防手段,在貧困地區投入一些可以走入家庭的日用健康器械和設備,並指導大家使用,提高預防的效果。同時要鼓勵醫生參與健康教育,患者往往最信賴醫生,聽醫生的話,而醫生來自於臨床經驗的預防知識是最管用的,因此,醫生不僅要治病,還要走出去參與到對群眾的健康教育工作中,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去開展健康教育,從源頭上減少疾病的發生,減少貧困的發生。

  貧困地區醫療人員的醫療水平也亟待提升。近年來,國家向貧困地區陸續派出醫療專家,用以支援和帶動當地醫療水平的提高。但是醫療人才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不僅要“輸血”,更要“造血”。為加強本地醫療人才的培養,我們建議建立各部門協調合作機制,發揮相關職能部門的合力,建立貧困地區醫療人才培養長期發展項目,並組織社會專業力量積極參與,建立雙向互動機制,充分發揮5G條件下的現代技術,不僅要實地培養,還要做好遠程培養,在更廣的范圍和更深的層次加強本地醫療人才培養,為貧困地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

  還應更科學地規劃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適宜的傳統醫療技術和產品。一是貧困地區要把衛生健康發展規劃列入重要工作之中,科學合理規劃醫院建設和加強醫療人才培養,並聘請有關專家進行指導,從基礎上重視本地區健康事業的發展,讓健康事業成為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持之以恆地抓下去。二是實事求是地推廣適宜的傳統醫療技術和服務。結合本地環境、氣候、人群特點,在加強外科手術等復雜治療的基礎上,也要選擇一些易操作、效果好的傳統醫療產品和技術進行推廣,做好統一規劃和統一指導,既防止散亂差,也能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秘書長)

(責編: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