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公共環境裡的“小我”

許丹旸

2020年01月22日09: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做好公共環境裡的“小我”(民生觀)

  想要人人和睦、社會和諧,不妨先做好“小我”

  前不久,網上有則視頻引起了大伙的興趣。視頻裡,1歲多的小朋友搖搖擺擺在路上走著,突然,路邊的司機隨手從車窗裡扔出一個水瓶。小朋友看到后,彎腰撿起瓶子,踮著小腳,順著車窗還了回去。這有趣的一幕引來網友調侃:司機師傅,你覺得慚愧不?

  司機還真有點挂不住,孩子一遞,馬上接回水瓶。可既然知道自個兒的行為不對,為啥還要那麼做呢?或許還是把自己放的有點“大”。不光這位司機,現實中某些人,總有一種“大我”心態。表現在言行上,往往是方便佔先,隻要我合適,其他都得讓開﹔責任靠后,反正不文明的又不止我,憑啥讓我注意?

  這種心態,危害不小。時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他人肯定受影響。再往大裡說,公共衛生被破壞,公共秩序被擾亂,時間長了,還會對社會風氣產生負面效果。咱們都在共同的公共環境裡生活,要是人人都做“大我”,平時就少不了磕磕碰碰,社會運行的成本也會增加。因此,想要人人和睦、社會和諧,不妨先做好“小我”。

  約束言行,與人方便。別總想著回回得利、事事佔先,有時候主動退一步,反而更便利。拿筆者的經歷講,有次打車回家,拐進一條小路裡被堵住。原來,前面出口有兩輛車硬往裡開,往外走的車出不去,越積越多。這時候,有位車主主動下來,勸和著那兩位司機先往旁邊挪一挪,讓后面的車陸陸續續開出來。出口的疙瘩慢慢解開,再往裡進自然就能通行。算小賬,要是誰也不想退,結果隻能是誰也別想走﹔算大賬,雙方讓一步,結果都受益。

  從我做起,落實責任。說起愛護環境、守護秩序,平日裡常見的后半句往往是人人有責。它的目的就是提醒每個人,遇事先看自己,把該做的事做好。守文明、講公德,可不能總指望著他人往前沖、自己往后縮。

  在公共環境裡,大我不大,小我不小,希望咱們大家都能懂這個道理,多給社會的文明進步做貢獻。

(責編: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