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等文件陸續出台,老齡事業發展的頂層設計愈加完備﹔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提升養老院服務質量等實招、硬招不斷落地,帶給老年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截至2019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已近2.54億。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如何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今年,甘肅、山東、浙江杭州等地結合實際,通過地方立法,將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在破解養老難題方面進行了探索。
——編 者
甘肅:
醫養康養相結合 子女有了陪護假
本報記者 王錦濤
□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符合條件的,享受養老機構相關建設、運營補貼和其他養老服務扶持政策。
□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子女所在單位應當給予陪護假。
7月1日,《甘肅省養老服務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共10章69條,包括總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人才、法律責任等內容。
“截至2019年底,甘肅省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為446.1萬人,佔總人口的16.9%,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健全養老服務保障政策法規體系,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甘肅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副處長王錦鵬說,《條例》突破了許多困擾甘肅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多年的瓶頸問題,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提供了法治保障。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一處副處長蘇敏介紹,養老機構涉及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包括床位、人員,軟件就是服務。如何跳出思維藩籬,讓有限的財力發揮出最大的作用,‘賦能’就成了立法中考慮的一個重要方案”。
養老服務的對象是老年人,老年人對醫院的需求往往超出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在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對滿足老年人養老就醫非常重要,“因此,醫院就成了‘賦能’的突破口”。蘇敏說,《條例》第三十七條明確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符合條件的,享受養老機構相關建設、運營補貼和其他養老服務扶持政策。“拓寬硬件的供應通道,跳出原有養老機構的‘身份’限制,將扶持政策資金導流到醫療機構。”蘇敏說。
軟件看服務,服務在人才。“養老事業不僅要培養人才、留住人才,還要吸引人才。”蘇敏說。《條例》第四十二條明確普通高校畢業生在省內養老機構簽訂五年以上正式勞動合同、且服務滿一年以上,對其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或者申請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給予逐年代償返還資助。“這個對我挺有吸引力。”護理專業畢業的王文萍說,她已在和幾家養老機構咨詢對接,“如果合適,很願意投身養老行業。”
“《條例》的制定,是從制度層面推動提高社會養老服務能力,解決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王錦鵬說,《條例》規定,醫療機構應當為老年人開通綠色通道,在就醫方面提供優先便利服務。同時,對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療期間,子女所在單位應當給予陪護假也進行了規定。“這是我最關心的。”蘭州市民馬女士表示,她是獨生子女,父親因病時常住院,她卻鮮有時間照顧。馬女士說,《條例》提供了法治保障,和她一樣請假“口難開”的人,可以通過休陪護假,在床前照顧老人。
“《條例》明確外埠老年人到子女所在地與子女共同生活的,有關部門應當在醫保結算、公共交通等方面給予便利。”來自江蘇的華先生說,這讓他糾結的心放下了。華先生和妻子常年在蘭州做生意,但老家父母都已年過70歲。最近,他在猶豫,要不要放棄生意回老家。“如今有了這個《條例》,可以放心把老人接過來,安心做生意了。”華先生說。
“地方立法必須緊密結合實際需要。”蘇敏說,甘肅省農村養老矛盾多、困難大,是養老服務工作需要加快補齊的短板。《條例》特別增加了農村地區養老服務的具體內容,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以適應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的需求。
“立法不僅要有特色,更要管用好用。”王錦鵬說,下一步,甘肅將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監管體系,研究制定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政策,確保《條例》真正為老人服務。
浙江杭州:
養老產業有補貼 老人生活更方便
本報記者 方 敏
□90周歲以上老年人享受每月不少於6小時的免費居家養老服務。
□從事居家養老服務的各類主體平等享受政府給予的政策扶持。
每天中午11點半,繆梅芳老人總能准點拿到送餐員送來的營養餐。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百丈鎮半山村的繆梅芳如今已89歲高齡,兒子常年在外工作,老人吃飯犯了難。“幸好有送餐服務。”拿到營養餐,繆梅芳很開心。
今年1月17日,百丈鎮完成全鎮配餐中心的改建工作,開始向全鎮6個村、1個社區的高齡、獨居、孤寡、空巢老人提供送餐入戶服務。為老人送餐等養老服務如今已經制度化。
2020年3月26日,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批准《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條例》分總則、服務設施、服務供給、醫養結合、激勵保障、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等8章,共50條,將於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陳馬多裡介紹:“截至2019年末,杭州常住人口中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06.2萬人,佔比19.9%,人數又比上年上升0.3%。《條例》的施行,將為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工作規范化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居家養老服務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條例》進行了明確。主要包括生活服務,醫療衛生和護理服務,安全指導、緊急救援服務,精神慰藉服務,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涵蓋7個方面。
為老人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務是《條例》重點促進的內容。“我們的工作有了地方性法規的支持,干起來更有勁了。” 余杭區民政局社會福利和養老服務科工作人員王菲介紹,余杭區已有42支送餐隊伍,日均助餐2.22萬余人,為老助餐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今年,還將在全區開展老年人助餐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工作,探索引入社會餐飲企業等模式,到2020年底,實現全區老年人助餐服務全覆蓋。
根據《條例》,具有杭州市戶籍並居住在本市的居家老年人,80至89周歲的享受每月不少於3小時的免費居家養老服務﹔90周歲以上的享受每月不少於6小時的免費居家養老服務。
《條例》在資金、稅費、人員力量等方面對居家養老服務進行激勵保障。《條例》提出,應當對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短期托養服務的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簽約服務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等給予相應補貼。
機構有補貼,養老服務人員也有相應的補貼。送餐員李明在得知《條例》的內容后,很開心。“《條例》裡說了,要建立養老服務人員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機制,逐步改善和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的待遇。”李明說。
此外,《條例》還支持養老機構或者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設置家庭養老床位,建立健全家庭養老床位服務與機構養老床位服務之間有序互轉的評估、運行和監管機制。
在杭州市上城區,張發利老人就享受了家庭養老政策的便利。前不久,杭州市上城區推出“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探索把專業養老床位“搬”進老人家中。在社區協調下,相關機構來到張發利的家,對家裡設施開展了適老化改造,增添了智能養老輔助設備。改造后,老人居家養老的生活方便多了。
《條例》在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鼓勵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對此,杭州市富陽區富春江曜陽國際老年公寓負責人一個勁“點贊”:“探索推進醫養結合,我們去年與醫院‘牽手’。省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服務水平提升,《條例》對於未來構建醫養護康一體化發展的新型養老模式,提供了法治保障。”
山東:
養老設施要配足 玩忽職守受處罰
本報記者 肖家鑫
□新建城鎮居住區按照每100戶不低於20平方米的標准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設定了處分措施。
家住山東日照的78歲老人李春,最近有點焦慮,他和老伴腿腳不太利索,生活越來越不方便。“子女都要工作,雇保姆吧,經濟壓力大,一起生活也不自在﹔不找人呢,子女一忙起來又兩頭難以兼顧。”李春在報紙上看到,包括日照在內的不少地區,開始推行居家養老服務,5月1日起施行的《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也對此有了明確規定。李春希望服務能快點推廣到他所在的小區。
在山東,和李春一樣面臨類似困難的老人有不少。山東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有2000多萬,總量居全國首位。
3月26日,山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條例》系統總結近年來發展養老服務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並將之固定下來,上升為法規規定,強化了剛性約束和執行力。”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仲泉說。
針對老人們關注的社區養老設施不足等問題,《條例》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聚焦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規劃不足、應建不建、建而不交等問題,《條例》從設施用地、配建標准、設施建設、設施移交等方面明確了部門職責,細化了工作程序。”王仲泉介紹,《條例》規定,新建城鎮居住區按照每100戶不低於20平方米的標准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已建成的城鎮居住區未配套建設或者建設的配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不符合規定要求的,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通過新建、改建、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配置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住宅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在山東煙台,不少老人已經享受到居家養老的好處。煙台市萊山區試點依托社區衛生和養老設施,以連鎖服務形式,提供居家養老、家政、生活照料、商品配送、搬家、家電維修、醫療、生活百事等10個大類、50多個小項的服務,涵蓋居民生活各方面,形成了比較健全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王仲泉介紹,《條例》兼顧促進發展和規范管理兩個方面,堅持扶持引導和監督管理並重。一方面,針對養老行業資金投入大、成本回收慢、利潤低、融資難等問題,從資金扶持、稅費減免、慈善公益、人才保障、金融保險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扶持措施﹔另一方面,從部門監管、標准體系、質量評估、投訴處理、人員管理、行業自律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監管措施,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
“我們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借鑒其他省立法經驗,對未按照規定建設配套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未按照規定移交以及養老服務組織在經營過程中的違法行為,設定了處罰條款,量化了處罰標准﹔對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設定了處分措施。”王仲泉說。
煙台萊陽德怡老年公寓總經理謝濤認為,《條例》的實施既為養老服務從業者提供了法治保障、政策支持,也為其戴上了“金箍”,有利於整個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02日 第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