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機器轟鳴聲響起,位於福建廈門翔安區的弘信電子科技集團開始了生產作業。一身工裝的祁克民仔細核驗流水線上的每個電路板,“我的工作是把好電路板出廠前的最后一道關。”
祁克民來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在這已經工作快半年。他依然記得5個月前那一次“上門服務+包機上崗”的經歷。年初疫情襲來,讓原本干裝修工的祁克民待業在家將近兩個月。“沒活兒干就沒收入,受疫情影響,本地工廠很少招工,眼瞅著老底兒要吃空嘍!”祁克民急得在家裡團團轉。
3月初,一通來自鄉鎮勞務辦的電話讓祁克民欣喜不已:“福建廈門翔安區對口幫扶咱們,你想去那裡工作嗎?”祁克民想去,報名、面試、線上培訓,隨后的應聘流程順風順水。3月18日傍晚,一架特殊包機降落在廈門,這架包機上,除祁克民外,還有永靖縣的另外159名務工人員。他們一路乘坐專車抵達蘭州機場后,搭乘航班包機抵廈,隨后乘坐專車直達廠區——2000多公裡路程,從家門口到廠門口,點對點直達。
注重勞務協作,保障穩定就業,是東西部深化扶貧協作的重要內容。早在2017年,翔安區就積極牽頭,發揮政府勞務部門和勞務中介作用,鼓勵轄區企業前往永靖縣發展投資、招工,推進兩地產業協作以及永靖縣勞動力輸轉。“就業一人,脫貧一戶”,今年以來,已有7批共計533人永靖籍勞動力來到翔安區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369人。
兩地牽手,為永靖縣脫貧播下致富種子。永靖縣劉家峽產業孵化園的百合加工扶貧車間裡,工人們正在對農產品進行處理和包裝。這個佔地30多畝的孵化園,是由翔安區與永靖縣共同合資建立。目前,投資800多萬元的劉家峽扶貧產業孵化園已實現年加工百合1000噸、黃芪2800噸,年產值達到3200萬元。除了加工農產品外,孵化園還幫助引進華翔霧宿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廈臨華洋針織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援建各類扶貧車間17家,共到資超1億元。
去年8月,永靖縣與廈門恆興集團簽訂了《永靖縣黃河三峽文旅項目合作開發協議》,總投資約30億元。今年4月,甘肅黃河丹霞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在永靖縣落地運營,帶去了全新的可持續性旅游扶貧模式,也帶來了更多就業機會。截至目前,黃河三峽文旅項目已直接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236個﹔今年5、6月份共接待游客39669人次,項目開始展示出強勁發展態勢。項目總體建成后,預計直接、間接創造超過5000個就業崗位,將有效帶動當地群眾創業創收。
黃土地變成“金土地”,如今,永靖縣人均收入由7年前的3619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7569元,翻了一番,實現脫貧摘帽。“脫貧不脫幫扶,要讓永靖人民穩穩守住幸福!”翔安區挂職干部、永靖縣委常委、副縣長張福祥如是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13日 第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