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紀委監委創建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台

讓扶貧賬本明明白白

本報記者 張 洋

2020年10月27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讓扶貧賬本明明白白(深度關注·扶貧一線看執紀②)

圖①:甘肅隴西縣菜子鎮菜子村村民曹建新用平台查詢補貼發放情況。

本報記者 張 洋攝

圖②:甘肅省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對平台數據進行分析。

王 衡攝

扶貧資金的規范、使用,事關脫貧攻堅成效,事關群眾獲得感。扶貧資金種類多、科目細,跟進監督難,容易滋生虛報冒領、優親厚友、貪污侵佔等腐敗現象。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監督,確保每一筆扶貧資金都明明白白,讓貧困群眾得實惠,是擺在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面前的課題。

近年來,根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關於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甘肅省紀檢監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整合利用各方資源,創建甘肅省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台,積極破題並取得明顯成效。如今,隻要在平台上輸入姓名,就能查到該姓名下享受了哪些資金、數額是多少等詳細信息,如有異議可一鍵投訴,有效遏制了扶貧資金的“跑冒滴漏”。

晒明細,促干部干淨做人、清爽做事

“對著哩!對著哩!” 10月13日下午,隴西縣菜子鎮政務服務中心,69歲的曹建新老人來咨詢補貼發放的事兒。隻見工作人員指引他在一個終端平台上刷身份証,平台頁面隨即跳出“發放明細表”:城鄉低保,2020年5月6日發放,金額1272元﹔殘疾人兩項補貼,2020年4月26日發放,金額100元……每一項都清楚明了,每筆錢都分毫不差,還能看到相應的政策依據,曹建新老人連連稱是。

工作人員查詢的平台就是甘肅省扶貧(民生)領域監督信息平台,它將發放給群眾的扶貧資金在互聯網上逐筆公示。

“我們運用科技手段,打破信息壁壘,歸納梳理各類扶貧政策,努力實現資金全公開、監督全覆蓋。”甘肅省紀委監委信息技術管理室四級調研員劉黃說,平台於2017年底開始籌建,2018年在定西市開展試點,2019年7月正式在全省推廣運行。截至目前,該平台橫向上匯聚了17個部門、138類資金,縱向上打通了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各個層級,已錄入4.3億余條資金信息,覆蓋2240余萬人,涉及資金2440余億元。

西和縣洛峪鎮紀委書記馬騰說:“以前,扶貧資金主要採取寫在紙上、貼在牆上的方式,群眾還得專門跑到村委會看,有時風一刮、雨一淋就揭掉了,有的人未必能看到。如今,哪怕是常年在外地務工,隻要戳戳手機,就可以隨時查詢。扶貧資金公開透明,大大減少了腐敗尋租空間。”

更沒想到的是,通過平台,群眾還可以看到別人的錢發得合不合適。隴西縣鞏昌鎮西郊社區居民王路平就向記者展示了她的朋友趙某、李某的相關補貼領取情況:“如果有人領了不該領的錢,我們通過這個平台,也能查得到、看得見。”

對此,隴西縣菜子鎮東風村黨支部書記汪峰深有感觸:“以前發補貼,有的村民群眾會猜疑基層干部在發放金額上有克扣,在發放對象上有偏私。也有一些人為了領到錢,主動和基層干部套近乎、打招呼,滋生不正之風。如今平台讓一切一目了然,群眾監督也有了抓手,督促基層干部干淨做人、清爽做事,干群關系更密切了。”

篩問題,讓職能部門把工作做在前面

這個信息平台,既是強化監督的平台,也是壓實責任的平台。

記者注意到,群眾登錄平台后,如果想了解發放政策、標准等詳細內容,可以點擊發放明細表中的“政策”選項﹔如果對發放事項、金額等有異議,可以點擊發放明細表中的“投訴”選項,紀檢監察機關將督促有關部門限期回復投訴、解決問題。

10月14日下午臨近下班時,西和縣農業農村局計財股股長成立處理完平台上的一條群眾投訴。“群眾反映農業保險保費金額不對,其實是對政策不了解,保費一部分由個人繳納,一部分是政府補貼。”成立一邊介紹線上回復情況,一邊展示線下調查情況:“每份調查情況都蓋了公章,每個回復都認真負責,必須得到紀檢監察機關認可和群眾滿意,否則就會被駁回。”

對此,西和縣洛峪鎮馬河村村民馬建文有發言權,他曾經因為未收到一筆3000元的惠農補貼,在平台上按下了“投訴”項。有關部門隨即調查發現,由於前期信息登記錯誤,這筆錢打到了另一個同名同姓的人的銀行卡裡,沒幾天,錢就物歸原主了。“這個平台真管用!”馬建文說。

回復投訴、回應關切,是平台推動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責任、維護群眾利益的一個方面。幫助職能部門精准發現問題、把好扶貧資金發放關,平台同樣大有作為。

以城鄉低保的審批發放為例,首先是村裡依程序確定低保對象,每月還要依據實際情況,對人員名單、低保等級進行動態調整﹔然后是鄉鎮、民政部門依次審核﹔最后由財政部門核准發放。在審核階段,面對厚厚的一大本花名冊,如何做到精准監管、杜絕虛報冒領?

事實上,信息平台為基層單位開通了“資格預審”功能,可以通過平台集納的房產車輛信息、工商注冊信息、公職人員信息等一系列基礎信息進行發放人的資格審查。隴西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何永田告訴記者:“我們隻要按照資金的類別,依據發放政策設定好條件,然后導入花名冊,就可以自動篩查出問題名單。一經發現,立即責令鄉鎮、村干部重新核查。”

“等到資金發放后,我們再及時、正式錄入信息,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紀檢監督。”何永田補充說,“實踐証明,與其事后被投訴,整改回應問題,不如做好事前把關,主動發現問題,工作效果、群眾感受很不一樣。所以在這個平台的倒逼作用下,我們越來越重視信息採集、資格審查的准確性,前期工作做好了,資金發放就不會錯,群眾也就滿意了。”

隨著基礎信息、扶貧資金信息的大量錄入,甘肅省紀檢監察機關進一步構建起各種數據比對模型,可以精准篩查出一些可疑資金、問題線索,綜合研判出一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廉政風險點,從而實現篩查后再篩查、對監督再監督,嚴肅追責問責。有數據統計,發揮平台作用,有547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上繳和追繳違規違紀資金4261萬元。

“互聯網+”,使監督更細、更實、更徹底

走進西和縣洛峪鎮馬河村黨群服務中心,一張巨幅表格佔據了整個牆面,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全村人的姓名、產業就業情況、生產生活條件改善項目落實時間、每月收入監測情況。表格裡還有零星的小紅三角形,對應農戶的收入出現波動,提示要重點關注、幫扶。

“收官之年不容鬆懈,監督執紀更要緊緊跟進。”甘肅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副主任王錦玉介紹,當前要採取更加高效管用措施辦法深化專項治理,一體推進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有力護航脫貧攻堅。比如,省紀委監委對8個未摘帽貧困縣扶貧領域專項治理工作要一督到底﹔加強對75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后“四個不摘”情況的監督﹔對近3年扶貧領域問題線索進行大起底,集中查處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懾。

深化“互聯網+”,構建村級小微權力監督清單,是甘肅省正在開展的一項工作。“資金發放、項目建設、政策落實情況,本質上是權力的運行狀況。所以我們正在探索建立完善村級小微權力清單、辦事流程圖、監督方法清單等,並且將來都挂在平台上,作為一項重要的功能應用,促使監督更細、更實、更徹底。”隴西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文卿說。

劉小龍是西和縣石堡鎮張劉村的鄉村醫生,平時和村民打交道多,村民們也信任他,鎮政府選聘他為廉政義務監督員。他說,干好監督員,平台就是最好的幫手。“平台絕對可信、絕對管用!早些年我學醫,貸的精准扶貧款5萬塊錢,到現在都還有記錄。”

有了平台,為什麼還要選聘廉政義務監督員?西和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包高俠介紹,監督員可以幫助群眾開展線上監督,加強扶貧資金信息的日常檢查,加強對群眾投訴的跟蹤督辦,還可以拓展監督方式、監督內容,同步開展線下監督,發現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從而構建起更加立體、多元的監督網絡。

皮沙發、大彩電、熱炕頭……西和縣洛峪鎮馬河村袁永杰的家裡,處處洋溢著幸福。今年5月,他終於脫了貧,現在屋后養著一頭牛、田裡種著板藍根、辣椒,他細數著這些年領取的各種扶貧、惠農補貼,滿臉笑容地說:“最初知道這個平台的時候,還挺新鮮的,經常登錄查詢,后來慢慢就看得少了。有黨的好政策,各級干部都真心幫扶,不會有錯的!”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7日 第 19 版)

(責編:焦隆、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