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我們要全面辯証看待農村發展的基礎和優勢,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充分發掘鄉村發展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農村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乎國計民生,鄉村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我國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得到初步遏制,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事業達到新水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社會煥發新氣象。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康養、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統籌利用農村生產空間,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以農村特有的資源稟賦和獨特的歷史文化為基礎,提高農業、農村和農民的發展能力。
切實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不懈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億萬農民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廣大農民群眾是農村改革發展的活力源泉。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農村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都離不開農民群眾的實踐和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決戰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事實証明,激發人民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內生動力,對於人民群眾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至關重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體,充分發揮蘊藏在農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
形成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要遵循客觀規律,形成農業農村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一方面,增強農村致富的內生動力。我們黨帶領人民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途徑,不斷改善貧困地區發展條件、增強貧困群眾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樣需要提升農民致富能力,強化鄉村就業服務,穩定農民收入來源,讓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有效辦法、農民創造幸福生活的穩定途徑。另一方面,推動農村各類要素持續有效利用。依據鄉村的獨特優勢、資源及發展潛能,科學設計鄉村振興計劃和實施方案,鼓勵和支持農民最大限度地把各類要素轉化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鼓勵農民依托土地、林權、資金、勞動、技術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依法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挖掘集體土地、房屋、設施等資源和資產潛力,依法通過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賃等形式,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