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軌道運營分公司孫志強:技術創新路上的“探路者”

蘭州市總工會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模范、先進班組風採
從風華正茂的少年到年輕有為的大哥,從普通技術人員到正高級工程師,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運營分公司技術總工程師孫志強憑借“敢於創新”,一步一步達到了專業技術的頂峰。
孫志強已經從事鐵路、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技術工作20多年,始終忙碌在科研第一線,堅持把提升技術創新實力和技術轉化運用作為首要工作,不斷積極研究、大膽創新,研究新技術,探索新方法,為企業節能減排、低碳運營、安全保障、降低勞動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99年到2016年,孫志強在國家鐵路系統工作。期間,他利用專業特長,研發建設技術管理工作平台,大膽改進工作流程,提升計算機運用水平,極大地優化了編組站運輸作業效率。在全國路網型大型編組站蘭州鐵路局迎水橋車站工作期間,他負責研發各類系統9項,取得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其中防錯辦系統在CTC3.0系統中採用,解決了困擾鐵路多年的錯排進路問題。發明的“移動式減速頂工況檢測車”和“提鉤摘管器”已在全路15個車站使用,填補了國內空白。這些開發的系統在運輸生產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連續7年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
2017年,孫志強懷揣建設家鄉的夢想,放棄發達城市高薪工作機會,加入蘭州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工作,他利用多年積累的技術成果,全系統全流程介入項目建設,全面參與相關系統的綜合聯調聯試工作,認真梳理和發現技術缺陷800余項,其中涉及重大技術改造和提升項目20余項,為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順利開通運營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並帶領團隊研發了施工管理系統、調度命令發布系統、運營日報系統、物資管理系統、TPM運行圖鋪畫系統、現場巡視檢查系統、佔線板管理系統等,從信息化方面入手對調度、票務、施工、物資等進行精細化管理,規避了運營安全風險,提高了生產工作效率。
疫情防控期間,孫志強帶領團隊圍繞疫情防控預防措施、節能減排低碳運營、減少勞力降低成本不斷進行探索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為加強列車駕駛司機安全駕駛監控,他積極探索人體體征與安全駕駛的關系,利用目前最前沿的生物識別和智能可穿戴技術,積極研發地鐵司機生命體征系統,該項目獲得甘肅省總工會職工創新補助項目,在疫情防控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降低勞力、提高效率,他利用鐵路工作經驗,帶領團隊研制了智能軌道檢測車,真正實現了軌道線路鋼軌探傷、幾何尺寸測量、故障地點定位、大數據分析多項功能合一,極大提升了檢測效率,該項目獲得甘肅省職工創新成果二等獎﹔為節約成本、低碳運營,他帶領大家積極學習碳中和相關知識,參加清華大學組織的每年的節能減排論壇,研究軌道交通在碳中和方面的路徑,現已在車站試點。
就是這樣一位技術創新路上的“探路者”,敢爭行業技術“領頭羊”。近年來,孫志強利用自身專業技術優勢,積極參加了兩項國家基金項目:一項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於大數據的城市區域機動車運行排放引發的PM2.5實施治理研究(第一研發)﹔一項是國家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基於自然生理指標融合的高速鐵路司機疲勞機理及工作狀態實時評估研究(第一研發)。2019年兩次在國際軌道交通論壇發表“地鐵司機生命體征研究”和“智能軌道檢測運維”報告,得到業界專家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
近年來,孫志強帶領團隊參與科研課題十余項,發表論文10余篇,獲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軟件著作權4項,早在2019年,就入選了甘肅省科技專家庫,連續多年被評為甘肅省勞動模范、蘭州市國有企業領軍人才,申報的項目屢屢獲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