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武山:凝心聚力謀發展 踔厲奮發啟新程

白永萍
2022年05月20日08:31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武山:凝心聚力謀發展 踔厲奮發啟新程

一座座平頂的白色大棚,整齊地排列在渭川大地。近日,走進武山縣洛門鎮郭庄村的蔬菜大棚,綠油油的萵筍整齊列隊,皮薄瓤甜的西瓜長勢喜人……

“5月初,大棚裡的萵筍陸續上市,一個棚能收入六七千元。”正在忙碌的武山縣洛門鎮郭庄村村民郭建永高興地說。

郭庄村地處渭河和大南河交匯處,是武山縣蔬菜主產區之一。近年來,郭庄村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蔬菜種植,萵筍、蒜苗已經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產業,年產量分別達到1050萬公斤和900萬公斤,平均每個大棚能收入1.5萬元。

武山縣不僅是全國重要的蔬菜產區和蔬菜集散中心,更是甘肅省現代絲路寒旱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重點縣。經過多年發展,蔬菜產業已經成了武山縣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為持續推動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武山縣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快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大力推廣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地膜覆蓋、露地栽培、間作套種和復種蔬菜“六大模式”,形成了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和渭河川道10萬畝設施蔬菜標准化生產示范區為核心,五大流域設施蔬菜示范片和淺山半干旱區、南部二陰山區高原夏菜為支撐的“一區五片兩帶”蔬菜發展格局。

“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1萬畝,年產量130萬噸,年產值突破41億元。蔬菜遠銷國內各省份和東南亞、歐盟等地區,韭菜、蒜苗、豆角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武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喜來告訴記者。

暖日洋洋,記者驅車來到武山縣工業集中區,綠色食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現代物流等應有盡有,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甘肅隴漿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袋袋剛從流水線上下來的漿水產品被打包裝箱,准備發往國內各大城市。

3年來,隨著對漿水產品的深度開發,該公司已具有年產普通漿水1500萬袋、山野菜1000萬袋、漿水飲料3000萬瓶的系列漿水產品生產能力,市場供不應求。2021年,實現產值1769萬元。

以農業起步,武山縣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施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5萬噸冷鏈物流、隴漿源酸菜發酵等一批延鏈補鏈項目。截至目前,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3個,建成果蔬保鮮庫20座、蔬菜產地市場68個,建立消費扶貧生活館8個。

走進武山縣楊河鎮楊河新村,灰白相間、造型別致的二層小洋樓整齊排列。寬敞干淨、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上景觀樹隨風起舞,清澈的河流穿村而過,遠遠望去,詩意而美好。

“抬頭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藍,放眼四顧,是清新的生態綠。”楊河新村黨支部書記楊映應感慨萬千。

城裡有生機勃勃的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區、現代化工業園區,村裡有蔬菜標准化示范基地,也有造型別致的二層小洋樓,武山縣群眾過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發展路上黨旗飄揚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2021年,武山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緊盯黨史學習教育、縣鄉領導班子換屆、疫情防控和“十四五”開局等大事要事,齊心協力、真抓實干,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初夏時節,行走在武山縣龍台鎮董庄村,鄉間小道干淨整潔,文化廣場平整寬闊……

“自開展‘六大行動’和‘一愛一為’(我愛我家我為大家)志願服務活動以來,村裡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環境衛生明顯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董庄村黨支部書記陳曉軍說,活動中,各村組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踴躍參與,興起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潮,既擦亮了董庄村的“面子”,又夯實了董庄村發展的“裡子”。

2021年以來,武山縣以黨建為引領,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開展了以交通整治、衛生清潔、市場整治、環境綠化、隱患治理、環保整改為主要內容的城鄉共治百日攻堅“六大行動”和“一愛一為”志願服務活動,解決城市和農村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讓城市發展更加宜居宜業、鄉村發展更加和諧美麗。

“行源於心,力源於志。”2021年以來,武山縣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緊扣“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目標要求,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等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成功舉辦“奮進新時代、武山譜新篇”成就展、“再唱山歌給黨聽”等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培訓黨員干部5600多人次﹔集中評選表彰了一批“兩優一先”﹔向1302名老黨員頒發“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在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武山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沖鋒在前,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武山縣以領導班子換屆為契機,大力選拔使用年輕干部和“五方面”人員,實現了鄉鎮領導班子年齡下降、學歷提升、結構優化的良好效果。建立“三廣三公三樹立”的選人用人機制,對中小學校、醫療機構及縣直單位領導班子進行優化調整,儲備了一批35歲以下優秀年輕干部,提拔使用了一批“85后”正科級、“90后”副科級干部,既促進了干部健康成長,也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干部人才保障。

抓好黨建工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的根本目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武山縣緊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扎實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突破提升年”行動,全縣344個行政村全部實現自主經營性收益。農村黨員分類管理試點工作成效明顯,各領域黨建重點任務得到有效落實,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加強。

武山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強化“六項舉措”、扭住“六個原則”、開展“六大行動”、落細“六項舉措”、緊盯“六個重點”、圍繞“六嚴要求”,凝心聚力奮力譜寫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篇章。

繪就更美的詩和遠方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持續做大做強文旅產業,讓其發揮出最大效益,一直是武山縣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

2021年以來,武山縣深入挖掘縣域文化旅游資源潛力,合理規劃鄉村旅游布局,全力打造集游、娛、購、吃、住、行於一體的特色旅游景點,推動全縣文化旅游業步入轉型升級、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武山物產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巨大。”武山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數據顯示,2021年武山縣鄉村旅游接待游客77.7萬人次,鄉村旅游綜合收入4700萬元。目前,全縣有營業農家樂48戶,住宿接待能力達2000多人,就餐近2萬人,重點發展的旅游專業村10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3個、休閑農業示范點5處,4星級農家樂有臥牛山庄、龍台金水灣和溫泉山庄。

作為絲綢之路南路通道的必經之地,武山縣一直致力於文化的挖掘與保護。緊扣山雄、水秀、洞天、泉湯、菜香、魚鮮、文脈、武魂、玉潤、人杰的“十有”特色文化優勢,武山縣深入挖掘紅色文化、三國文化、祈福文化、石窟文化、古堡文化等特色文化資源,不斷深化渭川文化價值挖掘和創新利用,爭創一批旅游休閑街區、鄉村旅游重點鄉鎮和重點村、非遺特色村,著力打造全域旅游勝地。

初夏時節,萬物並秀。細雨過后,魯班山景區空氣清新舒適,樹葉青翠欲滴。近日,這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武山縣文化館文藝小分隊和武山縣巾幗武術隊。

隊員們紅妝亮相,瞬間成了景區最亮麗的風景線。威風凜凜的春秋大刀,柔美的長穗提花劍,瀟洒犀利的刀術,游龍行雲的八卦掌……伴著音樂,武術隊員們身姿舞動,一張一弛間,將中華武術的精髓演繹得淋漓盡致。

“這次活動讓非遺之美和景觀之美交相輝映,為宣傳武山武術、武山旅游起到了積極作用。”武山縣文化館文藝小分隊隊員笑著說,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是武山兒女的心願和努力方向。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從高起點編制全域旅游、鄉村旅游規劃到謀劃提出“一個核心、十種文化、七個小鎮、十種產品、十個特色亮點”為主的“11711”全域旅游發展思路,綜合開發水帘洞魯班山大景區,武山縣用一條條務實、暖心的舉措,書寫文旅融合的動人故事,繪就更美的詩和遠方。

蓄勢賦能 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訪武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志成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

武山縣是國家級蔬菜標准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縣。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武山縣建強產業體系、提振發展效能,加快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全縣縣域經濟呈現出厚積薄發、逆勢增長、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連續兩年被天水市委、市政府評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

記者: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武山縣有哪些具體做法?

王志成:一是堅持壯大蔬菜首位產業,帶動現代農業提檔升級。立足蔬菜大縣優勢,縣財政連續7年累計投入財政獎補資金8000萬元,扶持群眾發展豆角等蔬菜產業,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41萬畝、產量130萬噸、產值41.1億元。狠抓現代農業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實施了唐人神集團武山年產100萬頭生豬綠色養殖全產業鏈、樺林趙坪千畝矮化密植蘋果園等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項目。

二是積極發展綠色建材制造,引領新型工業加速崛起。總投資9.3億元的祁連山集團武山水泥有限公司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建成投產,成功引進優質骨石料、大型商砼、環保外牆裝飾保溫板材等現代綠色環保建材產業項目,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5家。建成了佔地1200多畝的縣工業園區,伏羲藥業、廣豐糖業、湘大駱駝飼料廠等25家入園企業建成投產,累計實現產值10億元。

三是深化商貿文旅融合創新,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活力。以加快建設隴東南區域性物流中心為目標,先后建成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城市商業綜合體、洛門世紀商貿城、興農果蔬5萬噸冷鏈物流等一批商貿物流項目,全縣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達28家。精心打造了紅色革命教育和祈福文化旅游、湯浴康體養生、農業生態觀光等特色旅游品牌,成功舉辦了7屆水帘洞祈福文化旅游節和5屆萬畝油菜花海觀光節。2021年,全縣累計接待游客220.4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7.3億元。

記者:在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武山縣有什麼體會和啟示?

王志成:主要有五點深刻體會和啟示。一是政策保障是基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經濟發展、創新驅動、城鄉融合、綠色生態、風險防控5個方面25項綜合評價考核指標,為武山縣發展縣域經濟指明了發展方向、確定了重點任務、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是解放思想是前提。近年來,武山縣多次組織干部赴貴州、天津、深圳等地學習縣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使得全縣干部工作的思路、眼界、方法有了明顯提升,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主動招商是關鍵。堅持招商部門牽頭抓、行業部門和鄉鎮全力抓,成功引進實施了總投資25.1億元的唐人神集團武山年產100萬頭生豬綠色養殖全產業鏈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四是營商環境是保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甘當企業和客商的“店小二”,對重點招商項目實行前期手續“代辦制”和“容缺受理制”,持續提升審批效率。

五是真抓實干是根本。堅持把抓落實貫徹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教育引導全縣干部以更高的政治自覺、更大的工作力度、更強的擔當作為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落實在行動上。

記者:武山縣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有哪些新思路?

王志成:武山縣將緊盯農業優先和文旅賦能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努力打造全省優質綠色農產品全產業鏈示范高地、全域旅游勝地、新型建材產業基地。

首先要狠抓產業培優培強,增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能。發展壯大油料、中藥材、果品、飼草、花椒五大優勢產業和水果玉米、肉牛、中華蜂、冷水魚等多元特色產業。全力抓好蔬菜和生豬兩個“五十億級”全產業鏈建設,即產研加銷為一體的“五十億級”蔬菜全產業鏈、料養加銷為一體的“五十億級”生豬全產業鏈。加快構建“一園一區”為引領的現代工業體系,培育產值億元以上骨干企業5家,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6億元。突出抓好水帘洞魯班山大景區開發,開發建設渭河流域特色文化小鎮、溫泉康養小鎮等七個小鎮,深入挖掘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等十種特色文化資源,不斷提升文旅產業內涵魅力和檔次效益。

其次是狠抓基礎設施提升,積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后勁。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項目資金,抓好重點交通項目建設,不斷完善城鄉交通運輸體系。爭取實施白龍江引水武山配套工程、萬畝灌區現代化改造等一批水利基礎項目。推進城區、洛門鎮區相向融合發展,力爭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5平方公裡。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補齊交通、水利、能源、環保等基礎短板,力爭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以上。大力發展蔬菜、中藥材、果品、養殖、鄉村旅游等多元富民產業,辦好鄉村振興工廠,提升勞務輸轉組織化程度,持續增加群眾收入。加快“多規合一”實用性村庄規劃編制,完善農村水電路氣網等基礎設施,不斷提升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能力,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夯實鄉村經濟發展基礎。

再次是狠抓生態環境保護,構筑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入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大力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國家儲備林建設、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造林29萬畝,創建國家森林鄉村20個、省級森林小鎮10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9%。強化大氣污染防治綜合管控,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河湖長制責任,持續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謀劃實施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數據信息等生態產業項目,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抓好公共機構節能,加快建設綠色企業、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讓廣大群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責編:周婉婷、焦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