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2022年專題>>百廿薪火,長河振鐸>>師大芳華

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冷門”不冷 “絕學”有繼

2022年12月14日16:26 |
小字號

“冷門”學科,主要是指那些學術關注度低、成果產出難、研究群體小的人文學科領域和研究方向。而“絕學”,則是其中文化價值獨特,且學術壁壘更高、研究難度更大、學術傳承困難的瀕危學科。

這般“冷門絕學”,正如簡牘學。為了讓“冷門”回暖、“絕學”有繼,自20世紀40年代起,以西北師范大學為代表的隴上科研院校及文博單位,不斷加強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簡牘學研究的“中堅力量”。

如今,在簡牘學這門“國際顯學”中,“漢簡之鄉”甘肅的聲音日益響亮。歲月有痕,簡牘溢彩,這離不開一批又一批西北師范大學專家學者的橫向厚筑、縱向深耕。

揭開遙遠歷史的神秘面紗,走進簡牘“世界”,這不僅僅是竹、木材質書寫載體的歷史文書和史料價值極高的歷史文獻,更是珍貴的文物和文化遺產,其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歷史記憶,以及絲綢之路上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流的歷史印記。

在漢簡大省甘肅,有這樣一所高校,她是國內簡牘學研究最持久的力量,她建有全國唯一的簡牘研究院,擁有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秦漢簡牘與絲綢之路文明研究基地”等高層次平台……她就是西北師范大學。

“自1940年起,八十年間,何士驥、黃文弼、閻文儒、金少英、初師賓、何雙全、張德芳等著名學者相繼在此任教。”原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科負責人、退休教授李寶通說,“雖我已年近古稀,但就本校簡牘學研究而言,並不是最早的,已有前人開路。”

李寶通真正參與到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科建設,是在1995年以后,“我校簡牘學研究生培養起步也比較早,歷史系曾於1995年3月與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達成協議,利用甘肅‘簡牘之鄉’的優勢條件,共同招收了全國首屆簡牘學方向碩士研究生,並於1996年申報歷史文獻學(含敦煌學、簡牘學)碩士點,次年獲准,成為國內首家簡牘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因為是首創,經驗不足,也沒有現成的教案,於是現編現講。”1996年至1997年,西北師范大學在全國最先開設簡牘學本科課程“簡牘學概論”,李寶通回憶,“當時隨著簡牘考古盛起,研究成果漸趨豐富,可講內容很多,如簡牘的由來、發現、基本格式、主要作用、學術地位等。”

西北師范大學,可以說是我國最為重視簡牘學基礎教學的高校之一。除了開設“簡牘學概論”課程,2011年該校還編輯出版國內首部面向本科生的《簡牘學教程》,並於2009年創辦讀簡班,持續至今。

同時,該校也是我國最早創辦簡牘學專業學術刊物的高校。1997年,《簡牘學研究》創刊,是首個國內高校創辦的出土文獻類學術輯刊,至今已連續出版11輯。

……

天時地利人和,李寶通這樣總結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科發展的優勢:我省擁有豐富的簡牘資源,更有保存簡牘的自然條件﹔學校相關研究起步早,教學工作開展早﹔同仁盡心竭力,教學人員與考古工作者精誠合作。

依托優勢,后繼有人,二十年間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科蓬勃發展,碩果累累。

時至今日,該校簡牘學科已擁有一支近50人的學術研究隊伍。其中,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隊伍中既有張德芳這樣的知名學者,也有一些潛力較大、在學術界比較活躍的中青年學者。此外,還通過柔性引進等方式,引進了楊振紅等知名簡牘學者。

作為主要參與單位,西北師范大學整理出版《肩水金關漢簡》(1—5輯)、《懸泉漢簡》《玉門關漢簡》《地灣漢簡》,完成了《甘肅秦漢簡牘集釋》叢書。目前在研簡牘學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近20項,其中重大、重點項目4項。

學界英才慕名而來,首都師范大學博士畢業生袁雅潔便是其中之一,本科和碩士階段都就讀於西北師范大學。

“大二時,我選修了‘簡牘學教程’,第一次接觸到簡牘學。當時選修這門課程完全是出於好奇。然而后來,我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確定了未來的研究方向。”袁雅潔大二學年和畢業論文,都圍繞西北漢簡展開。

博士畢業,袁雅潔選擇再回西北、重回母校,帶著新的目標——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被納入甘肅省屬高校國家一流學科突破工程,她想為此盡一份力。

同樣對簡牘學之興趣發端於西北師范大學的,還有蘭州城市學院文史學院教授孫佔宇,他是西北師范大學培養出來的第一個簡牘學博士。

“碩士階段我的專業是歷史教學法,先由導師組長姬秉新老師招至門下,后由李寶通老師指導完成畢業論文。第一次聽說‘簡牘學’這個名詞,還是在李寶通老師家中,他的書桌、茶幾上堆滿了簡牘學專業書籍,每次面批論文之后,老師總是拉著我聊他所熱愛的漢晉簡牘。”

孫佔宇慶幸,未與簡牘學“擦肩而過”。博士階段,他開始深耕簡牘學,“敦煌漢簡導讀”“居延漢簡導讀”“西北漢簡整理與研究”“簡牘學概論”等課程,讓他一步步掌握了西北漢簡的基本內容。

“像簡牘學這類看似‘冷門’的學科,實際蘊藏著巨大的學術生長空間,‘冷門’學科逐漸‘熱’起來了。”孫佔宇認為,特別是母校西北師范大學在簡牘研究方面,有著堅實的發展基礎,近幾年又呈現蓬勃向上的態勢,“重視和支持簡牘學等‘冷門絕學’的發展,將是西北師大這所百年老校應有的學術擔當,也是母校進一步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鞏固簡牘學術高地的必由之路。”

2021年5月,西北師范大學簡牘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2021年12月,甘肅省啟動省屬高校國家一流學科突破工程,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成為全省重點支持的五個學科之一,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劉再聰介紹,目前學院確立了簡牘學理論、西北簡牘整理、簡牘與絲綢之路文明三個主要研究方向,與甘肅省文物局、甘肅簡牘博物館、瑞典皇家科學院“斯文·赫定基金會”等單位展開全面合作。

“同時,我們還深度參與懸泉漢簡整理,組織西北簡牘再整理和20世紀簡牘考古資料匯編系列課題﹔進一步構建簡牘學科理論體系﹔聯合全國簡牘收藏單位和中國知網,建設簡牘學術資源全文檢索系統數據庫﹔籌建以簡牘與絲綢之路文明、簡牘學科發展史為主要內容的簡牘文化認知館和VR認知虛擬平台,不斷提升簡牘學科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劉再聰說。

據介紹,今后一段時間,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科的建設目標將是堅持理念創新、內涵式發展,建成國內簡牘研究高地、簡牘學人才培養基地、簡牘文化傳承基地,建成能夠引領簡牘學發展、具有較強海外影響力的一流學科。

“總體建設思路已經明晰,即立足‘新文科’,瞄准‘產學研’,聚焦西北簡牘整理,帶動簡牘與絲綢之路文明研究,以一流的人才隊伍、平台建設、學術交流,形成一流的科研成果,打造一流的人才培養體系和社會服務水平,搶佔簡牘學理論話語權和學術制高點。”劉再聰說。

為讓千年簡牘走出“深閨”重煥光彩,一批又一批西北師大人潛心篤志、深耕其中。西北師范大學簡牘學科的發展與未來,值得期待。

來源:西北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

(責編:焦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