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生態

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三爪侖林場四代人一年接著一年、一代接著一代地增綠護林——

好風景好生態帶來好生活

劉 毅 朱 磊 潘少軍
2024年02月23日14: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好風景好生態帶來好生活(深度觀察)

林海蒼翠,空氣清新,清脆鳥鳴聲縈繞耳畔。

“這是我們五十來年前栽的馬尾鬆和杉樹,栽的時候隻有膝蓋這麼高。”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三爪侖林場,77歲的朱赳夫緩步走在林間,時而伸出粗糙的雙手撫摸粗壯的樹干,時而彎下腰觀察綠意盎然的樹苗和野草。

女兒朱非可、外孫女聶博宇陪著朱赳夫,一同上山來看林子。朱赳夫是三爪侖林場的“林二代”,朱非可是“林三代”,聶博宇則在幾個月前剛剛成為從事林業工作的“林四代”。

讓朱赳夫感到格外欣慰的是,“當年種下的一棵棵小樹苗,在一代又一代林業人精心守護下,長成了參天大樹,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在幾代林業人的“綠色接力”中,三爪侖林場建成江西省首個國家森林公園,如今森林覆蓋率高達94.59%。

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在“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園”的靖安縣,盎然綠色持續蔓延。靖安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縣森林覆蓋率已超84%,人均林地面積超過12畝。好風景好生態帶來好生活。

“砍樹人”變身“護樹人”

“不砍一棵樹,照樣能致富”

始建於1959年的三爪侖林場,曾是江西省十大國有林場之一。

1965年,朱赳夫初中畢業,在三爪侖林場參加工作,和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林業工人、父親朱楚喬一道,採運林木、播綠護林。

那正是三爪侖林場最為風光的年代。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三爪侖豐富的木材、毛竹資源被大規模採伐利用。林場年平均生產木材1萬立方米以上,多的時候達到兩三萬立方米。林場成立了專門的汽車隊,木材、毛竹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

朱赳夫曾是林場的“兩把鋸”之一,從早到晚肩扛油鋸,伐倒一棵棵高大的樹木,“最多時一天砍了40立方米的樹。”

林場成立時,名為“採育林場”,開展採伐作業的同時,也種樹撫育。可是,從種下樹苗到長大成林,需要幾十年。一株株“育”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機械化“採”的速度。

樹少了,林小了,山禿了,泥石流來了,林場開始走下坡路。人辜負了大自然,大自然必定也不會給人好臉色看。

“山林就是林場人的命根子,決不能把林子守小了!”這是朱楚喬那一輩林場人痛定思痛后的囑咐。朱楚喬“上半輩子砍樹,下半輩子栽樹”,在生產過程中脊椎受傷后,他不再做砍樹、搬運工作,轉而從事造林綠化,一點一點地修復大山的瘡疤。

讓山綠些、再綠些!牢記先輩“決不能把林子守小了”的囑托,三爪侖人種樹護林的力度越來越大。“我們一年四季在山上作業,常常翻高山、穿深谷,肩扛樹苗上山,在山裡一干就是一天。人工打穴,栽下樹苗,培土澆水……手掌磨出血泡,血泡變成老繭。”朱赳夫說。

1993年,原林業部批准設立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此后三爪侖就逐步禁止商業性主伐,不再進行大規模林木採伐。2006年,靖安縣完成國有林場改制,三爪侖林場也改制轉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保護的力度前所未有,一批批曾經的“砍樹人”丟掉斧鋸,變身“護樹人”。2015年,以三爪侖採育林場為基礎,三爪侖生態公益林場組建成立。從這一年開始,林場全面停伐,收入來源於生態公益林、天然林管護補助和旅游開發。得到更好保護的山林,面貌煥然一新。

變了模樣的,不只是林場這片林子。

靖安2005年就提出“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在全省率先全域禁伐天然闊葉林,累計關停高耗低效木竹加工等企業200多家。“靖安縣主動大幅壓減林木採伐量,每年實際採伐僅有3萬立方米,佔‘十四五’年森林採伐限制25萬立方米的12%。”靖安縣林業局局長余紅強說。

“我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全面推行林長制,封山育林,撫育保護,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建立‘樹保姆’制度保護古樹名木。如今全縣林地面積達174萬畝,綠色底色越來越濃。”靖安縣副縣長龔娟芳說。她也是一名肩負護林職責的縣級林長。

更加繁茂的山林,豐厚了靖安的“綠色家底”。最新森林調查數據顯示,與上個調查周期年2009年相比,全縣森林覆蓋率已由84.1%提高到84.25%,活立木蓄積量增加三成多,針闊混交林比例由55%增至57%。

“曾經是‘油鋸一響,黃金萬兩’,現在是‘不砍一棵樹,照樣能致富’。”退休20多年了,朱赳夫還是會經常來到山上,看看林場人種下的那一片片林子,“林子長勢越來越好,景色越來越美,子孫后代都能受益,這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林子越守越旺、越守越好

“既要經濟價值,也要生態顏值”

三爪侖林場駱家坪,密林蔽日。

朱非可手持標杆和皮尺,正在和靖安縣林業工作站三爪侖分站的幾名同事一起,開展山林標准地測量。

先“打樣地”,架設好羅盤儀,依次確定4個點,圈定面積為1畝的標准地。再細測量,樹種、樹高、胸徑、數量……每項測量都按照嚴格的規范開展。

“我是在三爪侖林場出生,在林子裡長大的,見到這裡的樹,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47歲的朱非可踩著林下厚厚的腐殖層,敏捷地穿行在林間,熟練地進行著各項操作。1996年從江西省贛州林業學校畢業后,朱非可在三爪侖林業工作站干了10年,扎根家鄉,守護青山。如今,她已是一名優秀的林業工程師。

“郁閉度0.9﹔有杉樹52株、鬆7株、闊葉樹45株﹔優勢樹種杉樹,平均胸徑17.2厘米,平均樹高15米……”駱家坪這塊標准地的最新測量結果,讓朱非可和同事們很開心。

這一帶是三爪侖林場建設的近自然經營樣板基地,每畝確定20至30株長勢旺盛、干形通直、徑級較大的馬尾鬆及闊葉樹,作為主林層目標樹,伐除影響目標樹生長的干擾木,合理保留林下更新層、次林層樹種。

“這片林子已成為天然針闊混交異齡復層林,以觀光休憩景觀服務、水源涵養等生態效益為主,兼顧生產大徑級木材等經濟效益。”靖安縣林業工作站三爪侖分站站長楊宸說,“這塊樣地的最新測量結果表明,駱家坪一帶的森林林分質量和景觀效果在不斷提升,林木蓄積量在不斷增長。”

林木茂盛了,珍稀野生動物也增多了。“林場布設了13台紅外攝像機,多次拍攝到珍稀物種的活動影像,包括中華秋沙鴨、白頸長尾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白鷴、豹貓、獼猴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還發現了灰頭鶇等新記錄物種。”三爪侖鄉鄉長、三爪侖生態公益林場場長李岳宇說。自1985年起,三爪侖就實行鄉、場合一管理。

山還是那座山,但林已不再是那片林。

“65年來,我們一家四代人接力增綠護林,不過,如今的林業工作相比從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朱非可說。

“在我爺爺和父輩工作的年代,林業工作的重心是種樹、砍樹和賣樹,砍伐一棵,種植一棵,更注重林木的經濟效益。”她感慨道,“新時代以來,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等林業生態工程大規模開展,當年的伐木者變成了森林的守護人,林業工作的職能發生了顯著變化,現在更注重的是提升森林質量和增強森林生態功能,既要經濟價值,也要生態顏值。”

如今,朱非可的女兒聶博宇,也成了一名森林守護人。

聶博宇是00后,去年9月從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畢業后,入職靖安縣林業局營林股。

“從小耳濡目染,我深愛家鄉的青山綠水。”聶博宇說,“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我們決不能把林子守小了,而是要把林子越守越旺、越守越好,讓森林提質增效,發揮出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

從“賣木材”到“賣風景”,日子越來越好

“既守牢生態底線,又捧好生態飯碗”

室外是青山綠水,室內是冰天雪地。三爪侖鄉紅星村,江西省首家室內滑雪場裡,眾多游客歡笑著從雪道上滑下。

滑雪場負責人徐小林出生在三爪侖,是個地地道道的“林二代”。2016年,看好三爪侖越來越美的風景和青山綠水蘊藏的價值,在浙江杭州從事服裝批發的徐小林決定返鄉創業,轉型投入文旅產業。

這幾年來,徐小林投資2億多元,在三爪侖鄉陸續建成大野山居民宿和室內滑雪場,恆溫水上樂園今年也將開業。讓他高興的是,“好風景帶來好光景,三爪侖的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同時,自己為家鄉的鄉村振興也出了一把力,已經有100多名鄉親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三爪侖人祖祖輩輩靠山吃山,我們現在也是在靠山吃山,不過吃法完全不一樣嘍,我們吃的是綠水青山的生態紅利。”徐小林說。

“一代又一代林業人的接續守護,鋪就了三爪侖亮麗的綠色底色。三爪侖的優勢在生態,出路也在生態。”李岳宇說,“我們三爪侖人接過了上一輩增綠、護綠的接力棒,同時也在思謀怎樣‘活綠’:既守牢生態底線,又捧好生態飯碗。”

“生態+森林旅游”“生態+休閑觀光”“生態+民宿康養”……“生態+”綠色產業鏈,在三爪侖漸次鋪開。全鄉已有精品民宿10多家,床位超過1300張,為60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年均接待游客達100萬人次,旅游年均收入超過2億元。

“幾十年前是一輛車又一輛車拖著木頭出去,現在是一輛車又一輛車載著游客進出。”年屆七旬的三爪侖林場老場長張兆貴笑道,“變化真是翻天覆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靖安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清澈見底的溪水裡,江西大鯢(娃娃魚)繁衍生息,發源自靖安、流入贛江的北潦河,出縣交界斷面水質保持二類標准。得益於良好生態,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壯大,民宿在夏天旺季時“一床難求”,全縣2023年共接待游客超139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79.97億元。白茶、竹筍、香菇、蜂蜜、中藥材等林下經濟穩步發展,油茶林面積不斷增加,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路徑不斷拓寬,靖安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

“靖安全縣有三爪侖國家森林公園、九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4個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面積超過51%,重要生態區位決定了靖安必須做好生態這篇大文章。我們堅持‘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堅持‘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的發展模式。”靖安縣委書記曾海說。

“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方向認准了,就要堅定不移走下去,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曾海信心滿滿。

退休后,朱赳夫和老伴一直住在三爪侖,“四面都是美麗青山,家門口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流過。在這樣的天然氧吧裡生活,得了十幾年的慢阻肺病,沒有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還比以前好些了。”

林場場部所在地如今建成知青小鎮,老電影院旁有棟單元房,朱赳夫的家就在這裡。門口貼著喜慶的福字和春聯,朱赳夫一大家子13個人,今年按慣例在三爪侖一起團聚過年。

春節期間,三爪侖的游客數量達到日均3000人。在這青山綠水間,本地的居民,返鄉的游子,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度過了一個和和美美的新春佳節……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