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改良鹽鹼荒灘 喚醒沉睡土地

——甘肅省探索鹽鹼地治理四大技術模式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國順
2024年04月17日11:32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民勤縣在改良后的鹽鹼土地上建起了瓜果大棚。本文攝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國順

玉門市集水灌溉塘壩為“灌水降鹽”提供保障。

土地鹽鹼化被稱為“土壤癌症”。甘肅省鹽鹼耕地主要分布在內陸河流域,涉及河西走廊黑河灌區、石羊河灌區、疏勒河灌區和黃河流域引黃灌區,並在旱作區提灌及河谷川地邊緣也有零星分布。

十年來,甘肅省在治理土地鹽鹼化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摸索出一套針對不同土壤情況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形成了培肥“控”鹽、節水“阻”鹽、灌水“壓”鹽、適種“抗”鹽的四大技術模式,實現了“有鹽無害”的目標,同步發展鹽鹼地特色優勢產業,為探索大面積鹽鹼耕地治理積累了寶貴經驗。

鹽鹼土地 影響農業生產

“甘肅省鹽鹼土有5個亞類、13個土屬、39個土種。其中,氯化物硫酸鹽型佔35%,硫酸鹽氯化物型和硫酸鹽型均佔22%,是甘肅省主要的鹽鹼土類型。”省耕地質量建設保護總站站長郭世乾介紹。

“上世紀90年代,我家從定西岷縣搬遷到玉門市柳湖鎮富民村,剛來這裡時,茫茫戈壁灘上全是鹽鹼地。”玉門市柳湖鎮富民村村支書梁宏軍說,“那幾年都是人在養地、地不養人。”

河西地區不僅是甘肅省重要的糧食產區,也是國家重要的玉米制種基地。然而土地鹽鹼化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

在玉門市六墩鄉柳北村,王海清家的20多畝地就有一半是鹽鹼地,前些年他每年打工掙的錢都投在治理鹽鹼方面,可是不管怎麼侍弄土地,就是不見起色。直到當地政府向農戶免費提供有機肥、土壤改良劑,並指導村民通過秸稈還田、種植抗鹽鹼性作物和品種來改良土壤,在栽植耐鹼性好的棉花、孜然、茴香等經濟作物后,讓他對種地有了信心。

據省耕地質量建設保護總站的分析研究,甘肅土壤鹽漬化除氣候干旱所形成的原生鹽漬化外,灌溉不當也會引起大量的次生鹽漬化。河西灌區以及中部沿黃灌區,土壤中含有鹽分,由於長年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土壤中大量可溶性鹽分進入地下水,在缺乏暢通的排水設施的情況下,這些區域的地下水位迅速升高,在強烈的蒸騰作用下,土壤毛細管作用使所含鹽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層,水分蒸發后,鹽分留在土壤表層,聚積而形成鹽鹼地,導致鹽漬化發展。

對症下藥 摸索治鹽良方

“鹽鹼地綜合治理也像治療‘綜合征’,‘病因’很復雜,‘症狀’多種多樣,是一項具有復雜性、長期性的治理工作。”郭世乾坦言,“鹽鹼化地區生態脆弱,受自然條件限制因素多,對於鹽鹼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要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加強生態建設,防止生態環境惡化。”

當前,甘肅省持續加大鹽鹼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探索鹽鹼地資源利用的多種途徑,推動鹽鹼化地區生態環境改善。

據專家建議,對重度鹽鹼化土地應以保護為主,可引入耐鹽鹼植被進行生態恢復,實施適種“抗”鹽治理方法,即通過種植耐鹽鹼作物改善地力。經試驗種植,在重度鹽鹼地種植的油葵平均畝產410公斤,畝均增產15公斤﹔馬鈴薯平均畝產2760公斤,畝均增產90公斤﹔洋蔥平均畝產8480公斤,畝均增產315公斤。

針對中重度鹽鹼化土地,實施耐鹽鹼種植生態恢復,同時採取灌水“壓”鹽方式治理。如玉門市採取工程技術手段,布設暗管排鹼。即布設暗管低於地下水位30厘米,上方回填礫石,形成上寬10米、下寬5米的梯形排鹼溝,通過漫灌滲水,每兩年灌水洗鹽1次,析出土壤中的鹽鹼層,同時施用優質腐熟農家肥、生物有機肥、磷肥和土壤調理劑綜合治理。

針對中度鹽鹼化土地,實施節水“阻”鹽治理方法。進行為期三年灌水壓鹽,改用滴灌水肥一體化,配施生理酸性肥料,切斷毛管水,防止鹽分上升,並採用育苗、移栽、穴施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進行種植改良﹔針對輕度鹽鹼化土地,實施培肥“控”鹽方法治理,即採取加深耕層,通過加速淋鹽來防止返鹽,增強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

經過十年來的治理,甘肅鹽鹼耕地治理形成了四大模式:輕度鹽鹼耕地,培肥“控”鹽,實現“有鹽無害”﹔中度鹽鹼耕地,節水“阻”鹽,實現“阻鹽避害”﹔中重度鹽鹼耕地,灌水“降”鹽,實現“吸鹽抑害”﹔重度鹽鹼耕地,適種“抗”鹽,實現“降鹽減害”。

總結經驗 根治土壤頑疾

多年來,甘肅省綜合利用工程、農藝、生物、化學、物理等學科探索鹽鹼耕地治理。尤其2020年以來,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下,甘肅省積極開展退化耕地治理行動,在瓜州、玉門、甘州、臨澤、高台、景泰6個縣(市、區)探索改良利用鹽鹼耕地10萬畝,並試點開展耐鹽鹼油料作物種植示范6000畝,發展了鹽鹼地特色優勢產業,為大面積鹽鹼耕地治理積累了經驗。

臨澤縣探索鹽鹼地生態治理,結合高標准農田建設、退化耕地治理、鹽鹼耕地改良項目實施,增施土壤調理劑、生物有機肥和商品有機肥,配合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推廣配方施肥,綜合改良鹽鹼地,打造出玉米制種基地鹽鹼化改良示范點、枸杞種植基地。

靖遠縣利用天津和平區免費提供的海水稻品種,進行抗鹽鹼化試種,逐步建起了天津抗鹽鹼水稻實驗基地,成功改良輕、中度鹽鹼地500多畝,重度鹽鹼地200余畝。同時利用鹽鹼地發展現代漁業,提升了鹽鹼地經濟價值,探索出了“以漁治鹼”的新路子。

玉門市通過修筑防滲渠、排水溝、引水渠等排除土壤中的鹽分,對鹽鹼地進行深耕深鬆、拉沙壓鹼,挖鹼換土,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等農業措施,培肥地力,防止返鹽﹔通過種植苜蓿、油葵、紅花、甘草等耐鹽先鋒作物,提高有機質含量,加快土壤改良﹔施用土壤改良劑、化學改良劑和土壤調理劑,降低土壤含鹼量。經過多年治理,玉門市耕地質量提高了1至2個等級,農作物增產10%左右,畝均收入較整治前提升30%。

……

據悉,甘肅省將全面摸清全省鹽鹼地底數,為“以種適地”和“以地適種”提供基礎,廣泛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及選擇適鹽作物種植,加強品種選育和產品研發,推廣“培肥控鹽”“節水阻鹽”“灌水降鹽”“適種抗鹽”四大技術,提升鹽鹼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創新鹽鹼土地改良技術模式。

(責編:周婉婷、王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