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甘肅頻道>>甘肅要聞

樹文明新風尚 讓清明更清朗

——看甘肅省各地移風易俗新變化

田麗媛 薛硯 金奉乾 王煜宇 彭雯
2025年04月02日08:45 | 來源:甘肅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甘肅省各地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文明殯葬新風尚漸成風氣。清明節前夕,本報記者分赴部分縣區,走訪各地結合實際推出生態安葬、綠色祭祀的新舉措、新辦法。

健全機制統籌推進

3月28日上午,皋蘭縣“我們的節日·綠色清明·禮敬生活”移風易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水阜鎮砂崗村孝善文化實踐廣場舉行。

活動現場,群眾代表宣讀文明祭掃倡議書,村民們領取祭掃綠絲帶和鮮花,圍繞“移風易俗,咱們村怎麼做”話題各抒己見。

“過去辦喪事講究排場,加重村民經濟負擔的同時,還可能因為過度勞累傷害身體。”水阜鎮水阜村紅白事“總管”王華千坦言,“現在,各村紅白理事會都號召黨員干部發揮表率作用,帶頭文明節儉辦喪事,嚴禁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搞封建迷信,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近年來,皋蘭縣採用“約束+引導+帶動”機制,深化移風易俗工作,全縣38個行政村健全紅白理事會這一基層自治組織,推選產生紅白理事會成員292人,完善章程,細化標准和流程,引導群眾踐行文明理念。

為努力實現移風易俗有人管、常態抓,皋蘭縣注重發揮農村關鍵人群作用,通過開展婚喪信息收集、提前介入、上門勸導等方式,號召群眾縮減白事天數,把酒席改為農家飯,推行“白事禁酒”,力促治喪流程簡化並保持庄重。

惠民利民減輕負擔

“殯儀服務中心裡殯儀用品一應俱全,能滿足喪事基本需求”“所有商品嚴格按照市場價售賣”……說起惠民殯葬政策帶來的變化,民勤縣逝者家屬這樣評價道。

“剛來那天,工作人員為我們介紹不同種類的服務,還告訴我們怎樣更省錢。我們選擇了全包式服務,茶水、保溫桶、小桌子等都提供,省心又省力。”逝者家屬李光順說。

民勤縣殯儀服務中心是民勤縣2022年為民辦實事項目,設有吊唁祭祀區、后勤保障區、餐飲服務區、殯儀用品區等多個功能區域。中心自運營以來,以“一站式”的個性化、專業化“暖心”服務,辦好每一位逝者家屬的“傷心”事。

“我們加強常規殯葬服務管理,規范殯葬收費行為,在每個吊唁廳都擺放了瞻仰台、電子火盆、電子蠟燭等,還安裝了大屏幕。”民勤縣殯葬管理所所長謝彥仁說。

民勤縣近年來全面落實惠民殯葬政策,扎實推進殯葬領域改革,以“減項降費優服務”為切入口,實現群眾“受利享惠”。

夯實基礎完善設施

前不久,位於靖遠縣東灣鎮的雙泉公墓生態節地安葬墓區建設項目通過驗收,3300余個新建墓穴投放使用。

據了解,靖遠縣雙泉公墓自2009年建成以來,使用已有十余年。2021年,靖遠縣積極有步驟地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和喪葬陋習,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土地資源,開啟了雙泉公墓生態節地安葬墓區建設項目。目前,該項目一期已完成,二期工程正在推進。

“我們加大城鄉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力度,加快推進雙泉公墓二期工程建設步伐,同時積極落實殯葬惠民政策,全力做好殯葬服務管理,強化設施和服務保障,提高殯葬應急保障能力,為全縣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靖遠縣民政局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務中心主任趙學智說。

為了讓“身后事”成為百姓放心事,近年來,靖遠縣持續提升殯葬服務機構服務保障能力,加快推進殯葬服務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靖遠縣殯儀館1座,公益性公墓和經營性公墓各1座,殯儀服務站1個。

此外,靖遠縣還積極落實惠民殯葬政策所需經費,全面運用殯葬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完善基本殯葬信息數據庫,有效推進“身后一件事一次辦”。

強化宣傳倡導文明

每年臨近清明,兩當縣張家鄉返鄉祭祀的村民明顯增多。

為切實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應對返鄉人員集中祭祀帶來的防火壓力,今年,張家鄉提前布局,在各進山要道設立嚴密卡口,全力保障山林安全,倡導文明祭祀新風尚。

連日來,張家鄉各防火卡點值守人員提前到崗,嚴格檢查進山人員攜帶物品,從源頭杜絕火種隱患。值守點特設便民服務台,擺放著祭祀專用菊花,工作人員在對往來車輛進行火源排查登記、詳細了解祭祀地點后,會將鮮花鄭重遞至村民手中,同步講解文明祭掃政策。

這種“鮮花換火種”的溫情舉措,既贏得返鄉祭祖群眾的理解支持,更彰顯兩當縣推進移風易俗的治理智慧。

近年來,兩當縣全面營造節儉、綠色、安全、文明的祭掃氛圍,今年更是在普及文明祭祀知識,倡導鮮花祭祀、網絡祭祀、植樹祭祀等方面下足功夫。

兩當縣民政局副局長李喬貴介紹:“今年,兩當縣提前部署,聯合縣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各鄉鎮,通過線上利用微信群、公眾號、短視頻和線下卡口宣傳、入戶走訪的方式,宣傳文明祭祀的重要性以及消防安全知識,倡導大家採用鮮花祭掃、網絡追憶、委托祭掃等綠色環保方式緬懷逝者。”

(責編:黃帆、周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