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人民日报看甘肃-头版看甘肃-更多>> 自动刷新:40秒60秒手动 

厚植人才沃土 激发创新活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4-08 09:20)

  春光明媚,走进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润滑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一台台实验设备不停运转,实验室副主任李斌正带领团队对一款新型材料研发进行关键技术测试。这个38岁的科研新锐,2022年9月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回国创新创业。目前,在他的主导下,该实验室已建成一个分子力测试成像平台。 这是甘肃省深入开展…[详细]

从斑驳线条里感悟历史(快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4-07 08:58)

  从莫高窟第220窟壁画里的长安画工,到第285窟壁画里的伏羲、女娲,再到第103窟里的盛唐气象,近30年来,沙武田潜心钻研敦煌石窟,在斑驳的线条里见人见物,一步一个脚印,聆听藏于飞天霓裳里的历史回音。 探寻的脚步源于对石窟壁画的敬畏。从最初看不懂最简单图案的门外汉,成长为能够讲述壁画背后故事的圈内人…[详细]

以图证史,寻找真实、有趣的敦煌(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4-07 08:56)

  人物小传 沙武田,1973年6月生,甘肃会宁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敦煌学、佛教石窟考古、丝绸之路艺术考古研究和教学,出版《敦煌画稿研究》等学术专著8部,编著《藏经洞史话》等普及读物4部,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主持或完成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担任《河西走廊》《中国》等纪…[详细]

清风拂面绿意浓(深阅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4-07 08:49)

  4月4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索松村的桃花景色。 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摄 4月5日,游客在北京慕田峪长城游览。 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春和景明,清风拂面。今年清明假期,记者走访多地发现,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扩绿、兴绿、护绿,各地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让这个春天绿意更浓。 扩绿—— 造林正当时 …[详细]

当飞天与航天相遇(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4-03 09:06)

  飞天与航天相遇,看似机缘巧合,实则是文化传承在牵引 前不久,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太空出差之旅”的第三次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的左臂印有五星红旗,右臂则是“飞天”二字,源自敦煌壁画的一对飞天形象栩栩如生。网友留言,“有种相隔千年的时空连在一起的感觉”“中国人的飞天梦早已不是梦”。 从古至今,中…[详细]

丝路长歌 文脉悠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4-02 09:10)

  观众在“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上参观。 新华社记者 鲁 鹏摄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居陇山之侧,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也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千年走廊。驼铃声声,黄沙漫漫,历史在这里沉淀出璀璨珍宝,文明在这里交织成华彩篇章。 日前,由中国美术馆、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详细]

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3-28 08:50)

  人民调解、诉讼服务、法律咨询……走进福建厦门海沧区东孚街道综合治理中心,敞亮整洁的办事大厅里,一体化开放式的受理窗口整齐排布。 “从咨询调解到诉前指导,这里‘一站式’解决了我的难题。”这天,吴先生来到中心赠送锦旗,感谢工作人员帮助他化解劳务合同纠纷。 放眼全国,“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成了很多群众的共…[详细]

为民企提供更好政策支持和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3-28 08:41)

  荷叶颤动水波荡漾、宝莲光芒纹理清晰……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视效震撼亿万观众。银幕上呈现出的东方美学由“数字工匠”们用一串串代码编织,深圳市洛克特视效科技有限公司正是其中的“能工巧匠”。 “动画算法背后是税务‘算法’的助攻。”洛克特视效总经理聂华军介绍,公司在广东深圳龙岗区税务局一对一服务…[详细]

审批服务下沉 办事只进一门(干部状态新观察·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3-27 08:48)

  甘肃省武威古浪工业集中区,巨融(甘肃)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一片繁忙。满载物料的运输车辆有序穿行,技术人员对照图纸,认真调试着设备。 开早会作部署、紧盯施工收尾……项目负责人许剑波忙得不可开交:“目前施工进度已完成98%,比预期提前将近一年,预计6月底即可投产。作为企业,就盼着早投产、早盈利。” 从…[详细]

看,彩陶纹里的古老文化(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3-26 09:06)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馆员赵志刚行走在野外,仔细寻觅夹在土层间的一枚枚彩陶片,“多一点探索,多一些对历史文化的触摸”。 百余年前,在临洮县洮阳镇马家窑村,几千年前的古文化遗存被发现;后来,考古学家夏鼐将其命名为“马家窑文化”;11年前,临洮县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考古研…[详细]

首页  上一页  第 4 5 6 7 8 页  下一页  尾页

人民日报记者报道集更多>>

人民日报电子版在线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