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人民日报看甘肃-头版看甘肃-更多>> 自动刷新:40秒60秒手动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草牧乐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7-04 09: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这条流经9省区的母亲河,提供了占全国50%的奶类、40%的蛋类、30%的肉类,同时,也面临着生态本底差、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详细]

“学生们进步明显,我很欣慰”(民生一线·高能量老年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7-02 09:22)

  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麻藏小学一堂五年级的语文课上,30多名学生中间,有一位老先生正写着笔记。除了听课,他还时不时“左顾右盼”,观察学生们的反应。 这位老先生叫何琳,今年65岁,是该校的责任督学。他手中的笔记,其实是一沓厚厚的听课记录。何琳曾在和政县从事教学工作42年,2020年退休后报名参加…[详细]

《黄河大合唱》 音符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7-02 09:02)

  6月30日晚,北京音乐厅内,京津冀艺术家会聚一堂,奏响交响音乐会《黄河》;不久前,广东深圳8个合唱团、300余名歌者共同演唱《黄河大合唱》,吸引近120万网友线上观演……80多年来,从烽火硝烟中诞生的《黄河大合唱》成为跨越时空的回响,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从主题展览到各类演出,《黄河大合唱》的每…[详细]

“夜经济”升温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7-01 10:21)

  今年以来,甘肃省敦煌市对敦煌夜市等特色街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围绕敦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敦煌壁画、丝路文化等元素巧妙融入其中。同时,不断调整优化消费业态,通过打造沉浸式餐饮体验空间、上线特色文创产品和开展主题演绎互动等为游客带来多元体验,让“夜经济”持续升温,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图为近日游客在敦…[详细]

山泉水走出大山(民生新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30 10:13)

  在绵延千里的秦岭深处,随着第100万瓶“陇山十九泉”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启程,这个大山中的水品牌,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初具规模。 “陇山十九泉”是中建一局下属的中建智地与康县政府合作的品牌,其名字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该品牌诞生于中建一局与康县政府联合探索产业振兴“新范式”…[详细]

赓续光荣传统 谱写时代华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6-30 10:09)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全国各地精心组织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以庄重仪式向老党员致以崇高敬意,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沉甸甸的荣誉 暖融融的关怀 6月27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钟楼街道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国歌声中,19…[详细]

爱鸟护鸟,这些科技手段在助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6-27 08:57)

  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 无人机巡护,让候鸟驿站更智能 “设定航线后,它能自动巡护,24小时不间断,没电了就自己去充。”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韩克武说,有了这些全天候、全覆盖、自动化、常态化的无人机等技防设备,“真是太智能了”。 位于天津市宁河区的七里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详细]

玉门的春风何以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6-27 08:48)

  窖炉内,炉火熊熊;辊道上,一块块光伏玻璃板向前传送;精密机器人快速抓取堆叠……甘肃玉门市,甘肃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全氧光热超白浮法玻璃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条生产线,突破了光热超白浮法玻璃生产关键技术,实现了国产替代,降低了国内光热发电企业生产成本,也成为玉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详细]

驼铃古道 世界回响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6-26 08:56)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在河西走廊的尽头,黄沙掩不住千年文明的光华。“敦煌”这个铭刻着中华文明壮丽史诗的名字,早已超越了地理空间的界限,成为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遗产。敦煌植根于中国,但其思想价值却辐射全球。 丝路枢纽: 文明的碰撞 敦煌的崛起与西汉王朝经略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宏图伟略密不可分。敦煌扼守东…[详细]

传承“天把式” 精心护古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6-24 11:05)

  “三足”贴地,高高耸立,斜靠枝头。走进甘肃兰州皋兰县什川镇古梨园,一架架云梯引人注目,果农们手持剪刀攀上云梯,钻入树冠中央,“咔嚓”几下,枯枝应声落地。 “每架云梯高约10米,重量接近70斤,杠距适中,可供不同身高的人挂腿稳定重心,操作安全、移动也灵活。”62岁的梨农魏周玉说,园内梨树普遍长得高大,…[详细]

首页  上一页  第 5 6 7 8 9 页  下一页  尾页

人民日报记者报道集更多>>

人民日报电子版在线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