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人民日报看甘肃-头版看甘肃-更多>> 自动刷新:40秒60秒手动 

一曲“花儿”韵味长(城市味道·大河九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2-27 08:54)

  城事 “‘花儿’唱出心里话,就像泡的细叶茶,既解渴来又解乏……”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花儿协会会长杨狗娃,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歌手。亮开嗓门,即兴唱上几句,杨狗娃质朴的歌声里,满是轻松惬意。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一种原生态民歌,根据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区域不同,分为“洮…[详细]

为商业航天发展贡献智慧(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2-27 08:46)

  到访商业航天企业、走进重点实验室,与技术团队座谈交流,边听、边记、边思考,两天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研究员王润福刚结束在北京的调研,便立即赶回甘肃兰州,为提案做准备。 自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商业航天一直是王润福关注的话题。去年全国两会,商业航天首次…[详细]

多地出台住房公积金优化调整政策(民生一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2-26 09:34)

  今年以来,多地相继出台住房公积金优化调整的措施,公积金使用范围扩大、限制减少,一些城市还不同程度提高了贷款额度。 试点“直付房租”,支持省内购房提取代际互助,支持灵活就业人员享受多重权益……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推出政策,为群众购房租房带来了更多便利。记者在北京、福建莆田等地进行了采访。 “公积…[详细]

刹住“文牍主义”的调研歪风(专家观点)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2-26 09:30)

  各级机关向基层索要调研材料的弊病由来已久。报表层层加码、材料名目繁多,基层干部终日困于“纸堆”,却难换调研实效。报告看似数据翔实,实则浮于表面,情况摸不深、问题找不准、对策提不实,这种“文牍主义”的调研歪风,既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更助长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 材料是调研的基石,关键在“精”不在“多”。…[详细]

调研准备材料从一沓纸变几页纸(干部状态新观察·为基层减负赋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2-26 09:29)

  到基层调研,本是倾听基层声音、汲取群众智慧、了解基层探索、为基层解决难题的好机会。但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在调研中,只限于到基层转、看、听,让基层干部准备材料、代找素材、代攒报告。层层索要材料,基层疲于准备,导致调研流于形式、增加负担,情况摸不深、问题找不准、对策提不实。 为了减轻基层干部在调研中的…[详细]

它们何以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2-24 07:13)

  “万年下汤远古村落的图景是怎样的”“武王墩一号墓墓主人是谁”……日前,“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上揭晓,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浙江仙居县下汤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安徽淮南市武王墩战国晚期…[详细]

八方速递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2-20 09:16)

  兰州牛肉面去年新增海内外门店8679家 本报兰州2月19日电 (记者宋朝军)近日,甘肃兰州召开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会议,专题推进兰州牛肉面产业发展。据介绍,2024年,兰州牛肉面线下实体门店海内外销售额超过500亿元,新增门店8679家。2024年,兰州市签约牛肉面产业相关项目87个,涉及资金65.8…[详细]

GO!赴一场走心的文博之旅(“融”观中国)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2-17 10:23)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在自己家里就能“穿越”到千年前的敦煌莫高窟,用手触摸藏经洞的壁画?或者,站在北京中轴线上,感受700年历史的脉搏?甚至,还能在手机上“修长城”,体验一把古人的智慧? 这一切,正在通过数字文博技术变为现实。 近年来,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数字文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借助三维建模、动…[详细]

以青春之力 探石窟之秘(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2-17 10:15)

  2006年,敦煌研究院组建了以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19年来,一批批年轻人迎难而上,接续努力,开展文物数字化技术研究及敦煌石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与转化利用,助力实现文物信息资源“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近日,本报记者走近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在光影世界里倾听石窟里的千年古韵…[详细]

信仰是心底的火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5-02-16 12:20)

  我永远地记住了那一天。 雪落敦煌,我徒步三危山下,和数十座墓碑不期而遇。墓碑的主人,是常书鸿,是段文杰……是长眠于此的敦煌守护人。 1000年的营建,600年的沉寂,复又成为世界的焦点,莫高窟要感谢从全国各地赶来守护她的人们。从三危山下来到宕泉河边,望着崖壁上的洞窟,我被现实拽进历史。 百年前,常书…[详细]

首页  上一页  第 7 8 9 10 11 页  下一页  尾页

人民日报记者报道集更多>>

人民日报电子版在线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