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人民日报看甘肃-头版看甘肃-更多>> 自动刷新:40秒60秒手动 

登门送关爱 服务暖人心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6-28 10:25)

  “血压保持得不错,降压药还得按时吃着,不够我再来送。”80岁高龄的郇玉兰老人独自一人居住,量完血压,王彩英把凳子往郇玉兰身边挪了挪,就近坐下,询问起生活近况。 49岁的王彩英是名村医,家住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胜利村,去年起,她又多了个新身份——“敲门嫂”。过去,她总在村卫生室守着,等待患者上门。…[详细]

以AI技术演绎“国风国潮”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6-28 10:24)

  AI技术正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焕发生机。近日,美图秀秀与敦煌博物馆联合推出的“敦煌色彩的故事”活动入选“中国好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网络国际传播案例。该评选活动由中央网信办指导,中国外文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 作为一家长期探索应用AI技术的影像科技企业,美图公司近年启动了“中国传统文…[详细]

三位市民的办事新体验(高效办成一件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6-25 10:26)

  编者按: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指出,“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将需要多个部门办理或跨层级办理,关联性强、办理量大、办理时间相对集中的多个事项集成办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 围绕企业和群众关心的劳务派遣人力…[详细]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6-24 14:37)

  本报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刘诗瑶)6月23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本次试验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也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10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 垂…[详细]

2024年公祭伏羲大典在甘肃举行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6-22 14:06)

  本报甘肃天水6月21日电 (记者宋朝军)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21日上午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当日,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在台湾新北市举行。 今年公祭伏羲大典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详细]

“窑洞”派出所守在沙海畔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6-21 11:33)

  日常风速10级、每秒近30米,呼啸而过;年温差高达70摄氏度,寒暑交替……沉寂的罗布泊东南边缘,距离甘肃省敦煌市区180多公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景区治安派出所的9位民辅警坚守在沙海畔,与风声为伴。 雅丹,意为“陡壁的土丘”,是由风沙刻蚀出来的特殊地貌。20多年前,随着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雅丹派出…[详细]

团结奋进,共创美好未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6-21 11:32)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青海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高质量发展、强化实干担当,团结一心、奋发进取,以中国式现代化共…[详细]

甘肃外送电和新能源发电增长加快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6-20 15:14)

  本报兰州6月19日电 (记者银燕)记者从甘肃省政府获悉:今年1—5月,甘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19.8%,增速比1—4月加快2.5个百分点;风力发电量增长5.2%,增速比1—4月回升11.7个百分点,风光电合计对规上工业发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0.9%。 同时,外送电快速增长。1—5月,…[详细]

黄河流域河湖面貌发生全局性改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4-06-20 15:04)

  本报兰州6月19日电 (记者银燕)记者从第三次黄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获悉:5年来,水利部和沿黄9省区全面强化河湖长制,推动黄河流域河湖保护治理管理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流域河湖面貌发生全局性改善。 2021年10月,黄河流域在七大流域中率先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两年多来,各省区共同研究黄河保护…[详细]

良好家风 代代传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6-15 17:26)

  王瑞文(左)与儿子交流读书心得。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 ■ 张买江 河南林州 退休工人 刀劈斧砍般的太行山峭壁间,一条人工水渠盘山而建。儿子小时候问,这渠是从天上来的吧?我说,是靠一把把锤子、一根根钢钎和一双双手,硬生生凿出来的。作为一名红旗渠建设和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我的一生,包括我的家庭,都深深…[详细]

首页  上一页  第 3 4 5 6 7 页  下一页  尾页

人民日报记者报道集更多>>

人民日报电子版在线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