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川期待擦得更亮的明珠

徐晓兵

2020年04月27日15:56  来源:兰州日报
 
原标题:什川期待擦得更亮的明珠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黄河风情线时说:“黄河之滨也很美。”习总书记的这句评价,让兰州迅速红遍全国,打卡黄河风情线成为一种新时尚。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和努力的方向。2019年8月26日,兰州市文旅系统干部大会上提出,兰州市将围绕黄河穿城而过的独特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整合旅游资源,推进重点景区建设,打造“城市会客厅——黄河都市景区”。同时,统筹黄河旅游资源,做好“黄河文章”,打造“夜品金城”旅游品牌,让“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名片叫响全国。

  以中山桥为中轴,百里黄河风情线,西起西柳沟,东至桑园峡,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依山就势,中山桥、水车园、黄河母亲雕像、河口古镇、银滩湿地公园、青城古镇、什川梨园、三江口、深安大桥、水车博览园……像被黄河穿起的一颗颗明珠,而这其中,被誉为世界第一古梨园的什川,无疑是其中最独特、最灿烂的一颗。

  2020年的这个春天,注定会给每一个经历过的人留下最深刻的记忆。当灿烂梨花的盛开扑面而来时,兰州人终于可以走出户外,去深吸一口久违的春天的气息。大好的春光里,无数人流车流奔向了近郊的田园农舍。人们惊喜的发现,曾经坑洼不平、晴天飞尘雨天泥泞的盐什公路豁然间变成了一条六车道的高等级公路,从市区出发,只要20多分钟的车程就可以进入到什川梨园去享受久违的惬意、感受漫天灿烂的梨花盛景。

  盐什公路的通车,让什川一下拉近和兰州市区的距离,给这个古梨园带来了无限生机,但同时也让什川人产生了“幸福的烦恼”。汹涌而来的旅游人群几乎要撑爆每一个农家乐,一时间让习惯了农家生活的村民应接不暇甚至是难以招架。

  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拥有独特文化旅游资源的什川这个特殊的时刻迎来了一次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什川人也深深感觉到这变化来的有点太快,这机会来的有点太猛,有点“消化”不下。路通了,外围的基础设施在迅速提升,过惯了“小日子”的什川人没法再继续自己的“小确幸”。600年历史的世界第一古梨园,该怎么规划自己的未来,近万棵受到保护的古梨树该怎样保护,守着“金饭碗”不能再混温饱,什川人的好日子应该越奔越红火。但该怎么再加一把火,让日子更有奔头?这篇文章又确实不那么好做。

  很多人到什川梨园,看到这里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繁花似雪,硕果累累。可什川的梨园生态与兴隆山这样的原始森林生态环境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什川古梨园属于人文生态,人与梨树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人文精神在改造自然界中创造的奇迹。正是二十多代什川人的代代接力,才留存了这样一片世界之最的古梨园。所以,是与古梨树朝夕相处的什川果农才是古梨园生态的创造者和保护者。

  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性对保护和开发古梨园这一独特资源极为重要,因为,作为“主人翁”的什川人的当下生计和长远发展,才是古梨园未来的关键。

  什川古梨园是黄河上游古梨园中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梨园,是活着的历史和生态瑰宝。也是一颗黄河生态和旅游明珠。中央提出大力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保护好什川古梨园,就是是保护兰州地区黄河盆地最美生态,是保护活着的“生态化石”,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直接体现,也是发扬兰州精神和黄河文明的急迫要求。

  如今这座世界第一古梨园和生于斯长于斯的两万多什川乡亲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瓶颈。对它的认识越深,就越感到对它的长期保护需要提升层次,需要在更高的社会和政府管理层面去实施保护开发。什川古梨园需要提升到兰州市级层面去保护、管理、开发需要更高层次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需要统筹保护和整体化运营,让古梨园人文生态造福于民。

  “黄河之滨也很美。”研究什川明代古梨园生态文明,挖掘当地的古法种植、天把式技艺等独特人文生态文化,在保护与发展中振兴梨园,打造最具黄河文化价值的兰州人文生态旅游品牌和本土文化名片——黄河之滨的什川一定会让兰州更美!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晓兵

(责编:周婉婷、焦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