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东山岛的铜山古城。
来自百度
福建漳州东山岛的岵嵝山上,坐落着一座南溟书院,因主祀朱熹,又称“文公祠”或“朱子祠”。此处自古便是远眺海上烟波、倾听松风鸟鸣的清幽之处。
从铜山古城顶街沿着石阶上岵嵝山,地锦等爬藤类植物从墙角蔓延开来,或黄或绿的叶子重重叠叠。转角处可见鲜红的三角梅、直挺的虎尾兰、黄绿相间的变叶木等,把石阶装扮得生机盎然。行进间,习习海风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台阶尽头便是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木掩映中的巨石群,由5块形状各异的石头连缀而成,人称“五姥石”。蓝天白云下,巨石“突怒偃蹇”,有种高峻的压迫感。这里是岛上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石上所题“丈夫襟度”“学海文澜”“登山观海”苍劲有力,或抒情,或怀古,或祝福,皆出自明代以来文官武将之手。几百年来,这些摩崖石刻俯瞰大海,经受风雨磨洗,依然可见当年风采。
往东穿过朱槿、佛肚竹等草木装点出的花径,南溟书院便在眼前。书院门口,两株高大的朴树枝叶相依,日夜相伴。站在书院前凭栏远眺,广袤的南门湾尽收眼底。《庄子》云:“南溟者,天池也”,书院名称或由此得来,“铜山十八景”中的“文公座上看天池”正是此处。岸边,高低起伏的民居聚在一起,把南门湾拥入怀中。近岸处,几艘帆船停泊在码头,随水波轻晃。海面被阳光洒下一片碎银,波光粼粼,几个立着灯塔的小屿静卧其中若隐若现,三五艘巨大的货轮缓缓行驶。不几时,一艘渔船划过,犁出一道洁白曲线。海的尽头白茫茫一片,再往远处眺望,岛上第一峰——苏峰山竦峙在云雾之间,朦胧绰约,如梦似幻。
再回看书院,重檐飞角、红墙绿瓦交相辉映,蟠龙石柱分列正门两侧,屋檐下“理学梯航尊仰止,海滨邹鲁毓斯文”“五老峰中留圣迹,文公座上看天池”两对楹联引人驻足。跨过门槛,步入正门,眼前豁然开朗,盆栽榕树、铁树、红竹等植物环绕着天井。回廊墙上可见“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等朱熹语录。正殿前方雕有麒麟戏珠的石案上,三个香炉一字排开,案子与台阶下的香炉、正门连成一线,延伸向远处的大海和苏峰山。
正殿中供奉朱文公,殿内烟云缭绕,供桌上烛光闪烁。南溟书院既是学院,又是宫庙,乡人常来此祈求家人学业顺畅。管庙的老者告诉我,每到考试时节,这里更是人头攒动,书院前那座烧纸亭,外部瓷画被烟火熏得乌黑,香火之旺盛可见一斑。谈话间,几位古稀老人立在神龛前,双手合十,虔诚地念念有词,乡音婉转,极为亲切。
南溟书院创办以来,一脉文风得以延续。清康熙时,铜山所归漳浦管辖,知县陈汝咸重修南溟书院后,“立义学,延名宿,训乡子弟于书院”;清雍正时期,铜山所划分归诏安县管辖,知县雷其达在此设月课;清末乡贤马兆麟也曾在南溟书院掌教。如今,书院的东侧厢房是“南溟讲坛”的举办地,常有本土文化人士在此讲授儒家典籍、乡贤轶事等。
南溟书院曾与岛上的崇文书院、东壁书院并称铜山三大书院,如今另外两个书院早已荡然无存。但是东山人认为岛上后来文人辈出、簪缨不辍,多归功于书院。《铜山志》说:“至嘉靖间,人文勃兴,京省连捷,居官者懋勋名,伏岩者敦节义、概孝、贞烈,种种于此。”《东山县志》说:“自是文云大兴,明贤蔚起。”
步出书院时,一缕阳光从窗棂间悄然滑入,铺陈在门前石阶上,显得宁静平和。几百年前,南溟书院或许也是以这种姿态春风化雨,一椽一木下,走出多少满腹经纶的学子,铺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蓝图。
推进智慧化管控系统 兰州市500余家“网约房”纳入治安管理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近年来,网上提供房源、网上签订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网约房”日益增多。据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兰州市共登记“网约房”500余家…【详细】
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首映 人民网兰州8月10日电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举行首映礼。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出品,前后拍摄制作历时四个多月。 “甘南这块美丽的土…【详细】
兰州新区开出首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助力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日前,兰州新区税务局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的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据悉,这是兰州新区开出的第一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