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7岁的徐文国,是永昌县东寨镇下四坝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大女儿出嫁,小女儿上学,他和妻子李菊香每天忙完地里忙家里,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徐文国曾跑过运输,搞过餐饮,积蓄了一定资金后返乡创业承包荒滩荒地植树造林。从20亩到100亩再到近2000亩的公益林,是他和妻子奋斗19个年头,用汗水为子孙后代换下一片绿洲……
决定与“绿”为伴
其实,通过徐文国的努力打拼,一家人完全可以在城里过上殷实安逸且村里人羡慕的生活,但他却做出了一个令家人和朋友大惑不解的决定:回到下四坝村。“我的根在农村,只有生我养我的村庄,才是我实现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徐文国说。
2001年,徐文国带着满腔热情和希望回到了村里,开始了他造福家乡的创业历程。“当看到家门口大片戈壁被黄沙侵蚀,碗口大的乱石裸露在外,一刮沙尘暴村里飞沙走石,给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徐文国说,他就想到了种树。巧的是,那一年,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他便和叔叔、侄子积极响应,走上了与“绿”为伴的道路。
种树得有资金投入,叔侄3人经过商量,每人出资8万元,开垦、打井、拉电,购买树苗……在乱石滩上挖坑,用铁锹根本不行,只能用铁镐、铁钎等工具。“干一天,手上磨得都是水泡,晚上回家吃饭连筷子都拿不起。”徐文国回忆起当时种树的艰辛。
那为什么要选择与“绿”为伴?这个朴实的农家汉子笑着说:“农村生活比较单调,没点绿色,光秃秃的不好看。有了绿色以后,鸟儿来了,花儿开了,环境变好了,感觉生活就更有奔头。”
动力来源于家人
第一年,徐文国叔侄3人共植树20多亩,树苗成活率达80%,乱石滩上出现了点点滴滴的绿。积攒了经验,第二年,又扩大栽植面积,植树100多亩。第三年,大哥、侄子退出了植树行列,将偌大的林带转让给徐文国1人管护。徐文国笑着说:“我一定要干出个样子。”
种植、浇水、补栽、养护、看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文国用心血浇灌着一棵棵小树苗。“看到绿色,感觉生活有了希望和盼头!”徐文国说,每种下一棵树,就离理想更近一步。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再苦再累都值得。
慢慢地,家里人也都理解了徐文国的良苦用心。大哥出工具,二哥出钱,妹妹照顾孩子,妻子负责做饭,在家人的支持下,徐文国信心越来越坚定,植树造林的决心更大了。他说:“能坚持到现在,家人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为了筹备资金种树,从2001年至今,徐文国和妻子共承包土地200亩,种植小麦、大麦、土豆、玉米等农作物,饲养着200多只羊、30头牛、10多头驴,年收入达20万元。每年除了家庭正常的开支外,大部分的钱都投到生态林子里去了。
徐文国还申请退耕还林补贴来贴补种树的开销。现在,公益林除了早年种植的杨树、榆树之外,还陆续种上了红柳、沙棘、沙枣等品种,各种树木已达到40多万株。
享受绿色收获快乐
徐文国掰指算了一笔账:生态林每年都需要补植补种、消灭病虫害,再加上水电费,人工费等,少说也需要七八万元甚至十万元。不过,有投入就有收获,每每看到种植的生态林绿成一大片,他的心里便美美的。今年,他打算再栽种2000多棵树。
妻子李菊香说,因为偌大的村子只有这一片生态林,只有投入没有经济效益,刚开始自己也不支持丈夫这么干,可现在,看到林子越来越大,绿色越来越浓,慢慢也就支持了。
冬去春来,时间见证着徐文国的付出。“每当看见林带越来越绿,就觉得自己没有白受苦,这也是我最自豪的事。”看着阳光照耀下的排排树木,徐文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自2011年以来,徐文国及其家庭先后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家庭”“甘肃省最美低碳环保家庭”“甘肃省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王岩)
来源:永昌县委宣传部
推进智慧化管控系统 兰州市500余家“网约房”纳入治安管理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近年来,网上提供房源、网上签订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网约房”日益增多。据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兰州市共登记“网约房”500余家…【详细】
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首映 人民网兰州8月10日电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举行首映礼。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出品,前后拍摄制作历时四个多月。 “甘南这块美丽的土…【详细】
兰州新区开出首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助力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日前,兰州新区税务局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的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据悉,这是兰州新区开出的第一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