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绣娘“绣”出好日子

2020年04月26日10:36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人民网张掖4月26日电 (魏怡)2016年成立的肃南县潘小红扶贫车间,是一家以生产加工销售民族手工艺品为主,“产供销”一体的民族文化企业,产品远销浙江、青海、西藏等地。截至目前,该扶贫车间引领带动甘肃张掖肃南县百余名留守妇女、贫困妇女、待业青年和残疾人就业增收,而这个扶贫车间的创始人就是自强创业的裕固族绣娘潘小红。

肃南县潘小红扶贫车间负责人潘小红。(魏怡 摄)

“两岁时,我遭遇火灾,从此左手无法伸展,落下残疾;八岁的时候,在草场放羊,又不幸被石头砸中头部,丧失了语言功能,医生说术后将面临成为植物人和失忆人这两种可能……”谈及这两次意外,潘小红泪眼朦胧。

潘小红坦言,年少时的她也曾自卑,埋怨命运的不公,她的家庭也因为这两场变故成为当地“头号困难户”。所幸手术很成功,家人轮番伺候她的生活起居,就这样过了半年,她的身体渐渐有了知觉,一年后奇迹般地能够走路了。潘小红说,“我发誓要好好学习,弥补我对这个家的亏欠”。

肃南县潘小红扶贫车间制作的工艺花瓶。(魏怡 摄)

裕固族人擅长刺绣,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潘小红从小就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那年,潘小红偶尔看到一条用亚克力珠穿成的汽车挂件,十分喜欢,便回家尝试,至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手工制作。“记得我第一次穿针,左手握不住针,也拿不住线,是靠嘴巴帮忙的。”

不服输的潘小红就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突破了障碍,用右手和牙齿完成了一件件刺绣作品,不仅让她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份收入,也让她有了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裕固族文化推向海内外的想法。

裕固族香囊。(魏怡 摄)

“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本民族服饰文化推向海内外。”潘小红手指着裕固族“头面”介绍说,这是全手工制作,上面镶有银牌、珊瑚、玛瑙、珍珠、海贝等饰品,起初绣一幅需一年,如今手法娴熟了,四个月便能完成。

潘小红在掌握了各种手工艺制作方法后,在1995年成立了画艺创作室,从此开始正式从事手工串珠、民间刺绣、丝网花编制等手工艺品的制作,真正将自己的爱好做成了事业。她致富不忘家乡姐妹,常年帮助周边妇女学习刺绣,尤其特别关心和她一样的残疾人姐妹,帮助她们在自己的创作室创业增收。

肃南县潘小红扶贫车间制作的油画。(魏怡 摄)

王小梅就是受益人之一,她说:“潘姐把手工材料送到我们家中,我们制作成成品,不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自强自立的信念。”

2016年潘小红正式成立了肃南县画艺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3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按照“政府引导、项目扶持、以奖代补、示范带动、分散制作”的发展模式和“公司+扶贫车间+ 农牧户”的产业模式运营,积极开展岗前技能培训,把吸纳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作为回报社会,回馈曾经帮助过她的爱心人士的善举,公司吸纳就业人员58人,其中吸纳残疾人2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7人,低保户3人。近三年来,公司年收入40余万元,工人月工资收入按季节性用工和固定用工分别达1500-6000元不等,真正实现了贫困户挣钱、顾家、干农活“三不误”和“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裕固族腰带。(魏怡 摄)

从去年开始,潘小红还利用网络电商优势,采取网上直播教学的方式,为在家的姐妹开设了线上培训刺绣课堂,在线免费培训刺绣,帮助她们在家里,通过网络提高刺绣技能、在家增收。

说起未来,潘小红表示,以后扶贫车间还要重点加强人才后备力量的培育,在县、乡、村建立一些手工艺产品制做编织中心。“我就是想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姐妹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让大家都就业,都能增收”。

(责编:陈诚、周婉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