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电 曾经,开沙县小吃店,就意味着“起早贪黑”的生活,这让不少新生代沙县人望而生畏。然而,记者近日走访福建省沙县小吃产业园时发现,随着近两年来中央厨房模式的推广应用,沙县小吃“高强度、薄利润”的经营模式正悄然发生变化。
洗菜、和面、包馅、速冻……在沙县小吃产业园的新沙一品公司里,通过一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各类食材快速“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柳叶蒸饺。“一天能生产10吨饺子,只需要16个工人操作,过去手工包这么多饺子要200人。”新沙一品公司行政负责人郎志铭说。
开一家沙县小吃店有多辛苦?曾做了5年沙县小吃的姑娘罗海音回忆,作为沙县小吃的代表产品,一个柳叶蒸饺两面要捏14个褶,最多时她一天要包14个小时近百斤面,“最后实在太困了,边包边打瞌睡。”
1元进店,2元吃饱。20世纪90年代,沙县小吃以薄利多销起家,大部分业主每天凌晨一两点才休息,清晨五六点就起床,包饺子、炒菜、捞面、炖罐、洗碗、送餐样样自己做,忙到深夜结账时,要数近千张毛票,“经常数毛票数到睡着”。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沙县人凭借这种吃苦劲儿,把6万多家小吃门店开到了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创造了年产值超100亿元的“国民小吃”品牌。
“乡亲们富了,但不少人身体也累垮了,有的甚至倒在了灶台上。不少年轻人不愿意再受这种苦。”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说。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年来,沙县加快推广以标准化、连锁化为重点的小吃产业改革,目前在全国已布局近3000家加盟连锁店。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按照中央厨房模式,组织小吃原辅材料的统一生产与配送,诸如蒸饺、花生酱等半成品,每天源源不断地从沙县送往全国门店。
“原来小吃业主每天一睁眼,就要花数小时买菜、加工、备料,占用了大量精力。如今已经有约50%的产品可以使用半成品加工,能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操作时间。”张鑫说。
除了统一配送外,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沙县小吃,开始向统一管理、统一装修、统一产品的现代经营模式迈进,不仅确保了品质稳定和食品安全,也将逐步改变人们对沙县小吃粗制滥造的刻板印象。
“转型后的标准化门店,不仅干净整洁,还有空调、电视、WiFi,用餐环境和体验都大大提升。业主劳动强度更小了,但客流量、营业额反而大幅提升。”沙县小吃集团福州子公司负责人吴永强高兴地说。
“要让老百姓多赚钱,也要保护他们的健康,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是沙县小吃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由之路。”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原辅材料配送上门,经营门店比父辈们轻松了不少,更多年轻人愿意传承沙县小吃生意。”
推进智慧化管控系统 兰州市500余家“网约房”纳入治安管理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近年来,网上提供房源、网上签订交易的新型出租房屋模式“网约房”日益增多。据兰州市公安部门统计,目前兰州市共登记“网约房”500余家…【详细】
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首映 人民网兰州8月10日电 (魏怡)8月9日下午,九集纪录片《红色甘南》在兰举行首映礼。该片由甘南州委宣传部出品,前后拍摄制作历时四个多月。 “甘南这块美丽的土…【详细】
兰州新区开出首张《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 助力企业“走出去” 人民网兰州8月9日电 (高翔)日前,兰州新区税务局为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发展的兰州大宏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据悉,这是兰州新区开出的第一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