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黄花滩,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朵朵黄花。
过去,在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实施之前,黄花滩只是地处县域西北部、腾格里沙漠以南的一大片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漠。
而今,黄花滩却奇迹般地崛起一个又一个易地搬迁新村镇。沿横贯古浪东西的308公路向移民新村行进,一个个新农村和一栋栋新庄院构成的美丽乡村新图景,从我们眼前闪过。如果不是路边不时出现的长满绿色植物的沙丘提醒,我们真有一种行进在某个新城市街区的错觉。
富康新村、感恩新村、阳光新村、圆梦新村、惠民新村……古浪县南部山区8个乡镇困难群众搬迁至黄花滩生态移民区新建的12个新农村和1个绿洲镇,是当地脱贫攻坚的“大手笔”。生活在这里的新居民,过上了和原先大山里完全不同的幸福日子。
富民新村,就是易地扶贫搬迁新建村中的一个。
而富民新村的新居民李应川,也是搬迁移民中的一员。
总书记来到黄花滩
李应川跟村里其他搬迁来的村民一样,是古浪县易地扶贫搬迁的受益者。
在古浪县南部山区横梁乡横梁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应川,从没想过还能搬出大山过上这样的生活。让他更想不到的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习近平总书记,会来到他家里做客。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应川家。
时间已过去快一年了,李应川说起来依然幸福满满。
“总书记问我菜园子种什么菜,中午吃什么。” 李应川回忆,总书记和蔼得很,就像一位熟悉的亲戚来串门。
“在厨房,总书记看了锅里煮的洋芋、南瓜、玉米。”
“看到我家冬天储菜的地窖,总书记叮嘱要注意通风。”
“最没有想到的是,总书记会走到卫生间,亲自按下马桶的冲水按钮,试试出水量。”
李应川笑着说:“做梦也没有想到,总书记会到我家做客!”
老人对总书记深深的爱戴之情溢于言表,他记得总书记来时的每一个场景,记得和他说过的每一句话。
李应川说,总书记和我们全家拉家常,详细询问了就业、收入、看病、社保、医疗保险、孩子上学等方面的情况。
“从山上搬下来住,满意吗?还有什么要求?”总书记关切地问李应川。
“没有要求了。生活真正好得很!”李应川说,自己去年这样告诉总书记,如今也是这样告诉每个乡亲。
搬下来的好生活
李应川老家,在古浪县东南部干旱山区的横梁乡横梁村。
我们来到距县城六七十公里的横梁乡横梁村。站在高处看,村庄四面是山,村民原来就居住在沟岔中。原先的房屋庄院已经推平,栽种了小树苗。昔日的打麦场上,地表已龟裂,踩上去软软的。几堆麦草堆和几个石碾子,伴着小腿高的杂草,似乎向来者诉说着往日这里生活的艰难。
“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行路、就医、上学、饮水、增收都是难题。”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古浪县举全县之力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南部干旱山区的干城、横梁、新堡等贫困乡村的1.53万户、6.24万贫困群众,全部搬迁到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和绿洲小城镇。
2018年8月,李应川和8个南部山区乡镇的1379户困难群众,一起搬进了富民新村的新家。
富民新村与横梁村相距并不遥远,但群众的生活前后却有着天壤之别。
行走在富民新村,白墙蓝瓦的房屋整齐排列,道路干净平整。随便走进一户人家,都是砖瓦房屋、瓷砖地面,连院子都铺了红砖。移民村不仅交通便利,水、电、路、学校、卫生室、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民生改善和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这是城里人的生活!”李应川感慨。
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说,2019年底富民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2元,累计脱贫1092户372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2%。
日子越过越红火
李应川和其他搬迁户一样,在搬下山来之前,心里很不踏实。当乡镇干部带着村民来到黄花滩看到的是一片荒滩时,大多数村民心里顾虑重重:搬到这地方,咋种,喝啥,吃啥呢?
在富民新村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筹划搬迁的同时,古浪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在以黄花滩移民区为重点的北部沿沙区,发展肉羊、肉牛养殖,日光温室精细果蔬和以枸杞、梭梭接种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
富民新村也大力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大棚种植和暖棚养殖,去年到今年,新建成日光温室230座,养殖暖棚540座。
总书记视察后,富民新村群众热情高涨,纷纷领了棚子种菜、养羊,村里日光温室种满了辣椒和西红柿,暖棚里养上了活蹦乱跳的羊只。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棚。
李应川家有一座日光温室和一座养殖暖棚,种着一棚辣椒,还养着40只羊。
坐着李应川新买的电动三轮车,行驶了一公里多,便看到一排排的日光温室矗立在戈壁滩上。
掐枝、选叶、摘辣椒……进到棚子里,李应川一边娴熟地侍弄辣椒,一边给我们介绍,这种温棚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有了病虫害咋办,温度控制在多少都是有讲究的。
“就是我以前在新疆打工种葡萄,也没有做过这么精细的活。”李应川说,好在有县上的农技员指导,克服了一道道难题,辣椒棚收入了1万元,可以补贴养羊。
去年11月,富民新村把养殖暖棚分配到户,以“贷母还羔”方式给李应川家分配了20只羊,他自己又以500元一只的补贴价格购进了20只,羊明年就能产羔了。
“总书记来的时候,锅里蒸了些洋芋、南瓜、玉米。”李应川说,老百姓总是希望有肉招呼客人,总书记来时,他家锅里只有杂粮,有些遗憾。
“总书记再来的话,我家锅里就煮上羊肉了。”李应川说,到时就请总书记尝尝自家的羊肉。说着,李应川笑得像花儿一样,幸福从心底里溢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