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利用丰富红色资源 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

王 锐

2020年08月21日21:06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要运用红色资源,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充分挖掘利用甘肃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供了强大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红色资源集中彰显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蕴含着党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甘肃作为红色资源大省,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独特优势,挖掘利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红色资源有效运用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着力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甘肃红色资源

甘肃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活动地区,甘肃党史在中共党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甘肃红色资源是指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甘肃各族人民在陇原大地进行伟大斗争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

一方面,要搞清楚甘肃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场馆的数量、使用状况和未来提升的空间。根据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普查统计,甘肃共有革命遗址682处,其他遗址38处。全省革命遗址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26个,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47.8%。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128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18.77%。革命领导人故居34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4.99%。烈士墓59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8.65%。纪念设施135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19.79%。2011年以来,新增红色遗址遗迹69处,其中革命遗址遗迹24处,纪念场馆45处。经省编办批准在全省设立机构的红色场馆有73个,分布在13个市州的71个县(区),展示内容跨越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展示主题涵盖社会变革、重大事件、英雄人物等各个范畴。此外,甘肃红色资源还表现在思想文化层面的革命精神、文艺作品等。总的来看,甘肃红色资源分布广泛、主题鲜明、内容全面、特色突出,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有些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得不好,有些甚至已经消失。根据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普查统计,损毁革命遗址118处,占全省革命遗址总数的17.30%。有些革命遗址知名度较低,有些至今还没有开发利用。所以,要进行科学规划,进一步做好甘肃红色文化资源的普查、挖掘、抢救、保护、修缮、记载、存留等工作,确保甘肃红色资源的永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挥中共党史学会、党建研究会、延安精神研究会以及各类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核心平台和研究骨干作用,同时统筹党史研究室、党校(行政学院)、社科院、高校以及革命纪念馆等方面研究力量,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脉络和地域空间对甘肃红色资源进行梳理和归纳,以课题和论文为牵引,通过协同攻关的形式对一些重要的红色资源进行必要的挖掘,总结概括其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二、大力推进红色资源进入党性教育课堂

挖掘利用丰富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就必须推进红色资源进入党性教育课堂。一是要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要把甘肃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其核心是要开发设计课程。要在深入了解不同级别、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需求,在遵循党性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依托甘肃红色资源开发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的党性教育系列课程,并不断打磨完善,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要综合运用访谈式、案例式、研讨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解决党性教育教学套路化和同质化的问题,加深党员干部对甘肃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使思想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二是要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实现把甘肃红色资源转化为党性教育资源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甘肃一些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红色场馆打造成为党性教育基地。要统筹谋划好党性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内容,编写好党性教育现场教学教材,设计好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线路、环节和流程,安排好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教师。通过讲解和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使党员干部对甘肃红色文化有更深刻地认识,触景生情,由激动到坚守,坚定理想信念,恪守初心使命。三是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名师。要使甘肃红色资源进入党性教育课堂,就必须培养一批熟悉甘肃地方党史、善于运用甘肃红色史料、红色故事、红色案例开展党性教育的名师。要广聚贤才,通过引进具有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专业背景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不断扩大和充实师资队伍。通过集体备课、进修培训、结对帮扶等形式,促进专业教师逐步成长。还要有针对性聘任知名学者、领导干部、先进典型作为兼职教师,增强党性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

三、完善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制度机制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挖掘利用丰富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还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要充分认识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重要性,及时协调解决不同革命遗址遗迹、红色场馆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体制分割等问题,全面推进甘肃红色资源研究、基地建设、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二是健全宣传普及机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工作生活实际,由各级宣传部门牵头,建立新闻宣传、网络宣传、文艺宣传等宣传甘肃红色资源的工作机制,把甘肃红色资源的基本内容和时代价值及时向党员干部灌输。三是健全融入渗透机制。要把甘肃红色资源融入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全过程,以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精神支柱为核心,不利完善专题讲座、现场体验、研讨交流等党性教育体系,力求取得综合整体效果。要通过创作以甘肃红色资源为题材的图书、影视剧、歌舞剧、话剧、小品等文化文艺作品,持续推出精品力作,让党员干部在润物无声和日积月累中感受甘肃红色资源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四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要把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的实际情况纳入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检查督察的内容中,进一步督促各级党委以及其组织部、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党校(行政学院)等部门把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这一重要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

甘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展望未来,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就必须大力挖掘利用甘肃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从红色资源中寻找初心、激励使命,永葆共产党人革命本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团结带领人民书写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更加辉煌的篇章。(作者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编:陈诚、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