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贫困群众全面小康梦

兰州市高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董永前

2020年08月25日10:15  来源:兰州日报
 
原标题:托起贫困群众全面小康梦

秋日的榆中北山,空气中荡漾着泥土的清新。韦家营乡和榆中北部山区其他几个乡镇一样,人烟稀少,满眼望去全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昔日的干旱贫困村,如今百合、中药材、蔬菜,黑驴、肉牛、散养鸡等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群众的收入得到了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要深化脱贫攻坚,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近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盯剩余贫困人口、监测人口和边缘人口,紧扣目标标准,从“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等方面强力推进,集中力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力推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乡村面貌明显变化,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成就。

发展产业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园子岔乡是榆中北山地区6个乡镇中最靠北的一个乡,这里大山环绕,平均海拔接近2300米,农民普遍以种植小麦、玉米、土豆为主。到2013年底,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55户、286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6.47%。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帮助下,园子岔乡积极思变,寻找脱贫突破点,变自然劣势为比较优势,全面发展百合产业,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生活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目前全乡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01%。以前农民种植传统农作物,一亩地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种植百合后,亩收入达到了5000元,几乎家家户户买上了小汽车。

园子岔乡靠发展百合产业打了翻身仗,永登县龙泉寺镇大涝池村农民则靠养驴走上了致富路。来到大涝池村的子山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头四肢修长的黑驴正悠闲踱步。这些大个儿黑驴,是合作社从辽宁引进的“渤海驴”,数量已有1000多头。

为了培育驴产业,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龙泉寺镇确定了以资金土地入股、肉驴“托管代养”的方式,支持合作社发展壮大。2019年,黑驴出栏量达到300头,贫困群众工资及分红收入超过了80万元,有效带动了近700户贫困户。

兰州市在脱贫攻坚中,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稳定增收的主渠道,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贫困农户、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落实到户产业扶持项目和资金,形成了高原夏菜、中药材、畜牧业、玫瑰、百合、瓜果等六大产业,其中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已成为兰州农业的重要品牌,有力支撑了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

挂牌督战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扶贫工作中,今年兰州市落实帮扶措施,对剩余未脱贫、实施动态监测、处于贫困边缘存在返贫风险的三类人员实行挂牌督战,确保年底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记者从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了解到,紧盯剩余未脱贫人口、实施动态监测人口、边缘存在返贫风险人口共0.68万人和脱贫攻坚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不足,市县两级和相关行业部门分别制定挂牌督战实施方案。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重点负责对脱贫攻坚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挂牌督战,区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重点负责辖区内“三类”人员具体的挂牌督战,行业部门层面重点负责行业领域薄弱环节挂牌督战,实行按月调度机制,确保年底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同时,通过深入分析“三类”人员致贫原因,统筹兼顾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非贫困村和有致贫风险的非贫困户,找准影响脱贫质量的突出问题,分类施策,进一步明确攻击点位,强力推进,并按照“五个一批”等路径,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充实完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对不同类型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施策,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彻底消除绝对贫困。

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已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投入力度不减、脱贫队伍稳定。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市县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有关政策,统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加大对非贫困村、非贫困户的支持力度,防止留下脱贫死角和盲区。

清仓见底紧盯时间节点整改各类问题

七里河区西果园镇鹞子岭村第一书记张文玮是去年6月份驻村的。说起一年来的工作,张文玮感慨万分,他说,从选派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那天起,他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年来,张文玮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当好宣传员、信息员、战斗员、监督员、指导员、服务员,动员广大村民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参与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清零行动、“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中来,对8户未脱贫户、7户巩固脱贫户每季度进行走访,对其他建档立卡户进行重点走访,将走访群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梳理归纳上报,推动了问题解决,累计争取各类项目及资金支持折合人民币约27万元。

张文玮还争取产业发展资金13.3万元,建立鹞子岭村工会,协调帮扶单位为32名会员购买职工互助医疗补充保险。

“我们把脱贫攻坚整改落实作为收官的硬性要求、底线任务,推动整改工作落实落细,以整改的实际成效,确保脱贫攻坚成色更足、质量更高,如期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皋兰县脱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全省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暨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之后,皋兰县立即召开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部署会,对做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全县各级干部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扛稳抓牢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政治责任,检视工作中存在的不细、不严、不实的问题,全力抓好整改落实。

不仅仅是皋兰县,七里河区以问题整改为抓手,严格落实“区委班子成员包抓乡镇、县级领导包抓重点村、区级部门包抓行政村、干部包抓建档立卡户”的工作机制,实现建档立卡户帮扶力量全覆盖。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和驻村工作队,紧盯贫困户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帮扶措施、核算收入支出,建立完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296份。

兰州市坚持把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度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以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调研督导反馈意见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同大排查、省委巡视等各类监督检查和媒体暗访发现的问题一体研究、一体整改,统筹推进。截至目前,所有问题整改完成。

提升质量脱贫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远处青山渺渺,在一片蔚蓝色的天空下,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徐徐映入眼帘: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平坦的道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棵棵新栽的树苗焕发着生机。

迎着和煦的阳光,走进永登县通远镇青岭村建档立卡户卢玉珠的家,这是一座两层楼的庭院,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在院墙一角,主人专门砌了一处花坛,绿油油的青菜勃勃生长,开着红色的花儿散落其中,明媚光亮。窗台和阳台上也摆满了花,红的,黄的,紫的,就像卢玉珠的心情一样好看。

在几年前,卢玉珠想都不敢想,在土房里住了大半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像城里一样的生活。而在之前,家里用水都需去井里挑水,挑水来回得半个小时,然后把水存放在窖里。现在,家里通了自来水,随用随取,方便又安全。马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趟远门也方便了。

青岭村的如意生活,是从易地搬迁开始的。该村属于深度贫困村,老村房屋年限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人畜饮水是集雨饮水工程,无法正常保障人畜饮水,道路多为崎岖沙路、土路和沙沟路,教育医疗条件落后,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2018年该村实施了易地搬迁项目,搬迁46户149人,从根本上改善生存发展条件,实现在易地搬迁中扶贫、在扶贫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

在兰州,和卢玉珠一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向富裕的农民不在少数。据统计,全市共有1568户5543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基本实现一户一人就业。

走进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朵朵鲜花绽放,一排排日光温室里各类蔬果长势旺盛。

李家庄村是榆中城关镇的一个村。虽临近县城,但因长期缺水缺少主导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2017年,李家庄村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田园综合体试点村,全村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兰州市制定出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意见和发展规划,着力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乡配套改革等方面持续用力。”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兰州市将不断巩固拓展脱贫质量和成色,实现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确保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责编:陈诚、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