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有活力 提质增效有亮点(“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刘 阳

2020年12月03日08: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转型升级有活力 提质增效有亮点(“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产品喷涌而出,一批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企业逐渐成长,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迎来一个个新增长点。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优秀作品不断涌现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期间,《战狼Ⅱ》《流浪地球》等电影陆续上映,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新纪录,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全国电影票房前三名被国产影片包揽,这意味着国产影片创造了越来越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三五”期间,优秀的文化产品喷涌而出,不仅有一系列优秀的电影与观众见面,同时还有《外交风云》《海棠依旧》《鸡毛飞上天》等电视剧、《彩色新中国》《绿水青山》《长江之恋》等纪录片、《故事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广播电视节目、《可爱的中国》《在那遥远的地方》《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动画片、《了不起的匠人2019》《那年1987》《扶贫1+1》等网络视听作品共同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再来看一组亮丽的数字——

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642.66亿元,银幕总数69787块,分别较2015年增长45.8%和122%。

2019年,全国图书出版量102亿册(张),人均图书拥有量7.29册(张),较2015年分别增长25.9%和23.4%。

2019年,我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538亿元,较2016年增长14.7%,演艺行业形式多样,规模稳步扩张。

…………

“十三五”期间,文化及相关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在推动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顶层设计全面引领

市场主体做大做强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量,是“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在图书出版总量保持世界第一的前提下,新书总量有所下降,而再版率有所上升;电视剧产量在保持世界第一的同时,产量有所下降,而优秀的电视剧作品较以往有所增加;电影产量在保持世界前列的同时,观众的口碑效应日益增强;重点网络影视剧立项备案数量下降,内容生产更加理性,制作拍摄精益求精……这一系列变化,都彰显了中国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取得的显著成果,群众看到、接触到的文化产品更加优质了,文化生活的品质跃上了新台阶。

产业结构的优化,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政策法规支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极大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文化企业,必须做大做强优秀的市场主体,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鼓励有条件的国有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动资产证券化。

2016年8月,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锣上市,登陆A股市场,成为国有文化企业改制的里程碑。

发展文化产业,也需要更加灵活的产业格局。“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企业快速发展,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形成了以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企业群。这些文化企业通过上市和并购实现规模迅速扩张,形成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加快了跨界融合的速度和规模,大大提高了我国文化产业的总量和质量。

评价体系日臻完善

市场环境公平公正

2018年底,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正式开通试运行。不同于传统的在样本户基础上的收视率统计方式,这个“全网络、全样本、大数据、云计算”的节目收视综合评价系统,有望从根本上治理收视率造假问题,为收视数据的统计和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完善文化产业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把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受众反应、社会影响等作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量化指标,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与此同时,对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也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必要手段。只有建立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才能排除产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为此,“十三五”以来,文化产业各行业开展了一系列规范整顿工作,清理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2018年6月,为加强营业性演出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部以社会关注度高、观众数量多的营业性演出为重点,严查严管演出内容和演出票务经营行为,查处了一批营业性演出市场重大案件,规范营业性演出市场经营秩序。

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部署开展网络治理工作,结合《电子商务法》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强网上书店监督管理。对网上书店、出版物网络交易平台的审批、备案情况进行核查,落实网上书店实名制,严肃查处无证经营行为,严格规范网络经营活动。

…………

一系列行动更好地提高了文化产业发展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安定公平的市场环境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产业转型亮点频出

融合发展迅猛提速

“十三五”以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表现突出。比如,随着移动支付普及,线上成为电影主要购票渠道,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提前选定场次和座位。购书方式也逐渐变化,图书零售额线上占比逐年提升。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用户数量逐年扩大。

今年以来,“云”文化项目成为亮点。“云演出”“云博物馆”“云录制”“云旅游”“云音乐会”“云端论坛”等,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比如,故宫博物院推出了“VR故宫”“全景故宫”“云”游故宫观展,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数字敦煌”“云游敦煌”等线上产品。“互联网+文化”,让传统文化产业焕发生机。

近年来,视听新媒体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消费领域之一,用户覆盖率逐年提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4.5%。一系列优秀的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等网络文化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空间。

随着网络视听行业内容品质的提升,版权经济也迎来新的发展局面,这突出表现在各大网络视听平台付费用户数快速增长。付费会员模式已成为视频网站主要营收方式,人们对版权的保护意识与日俱增。

网络直播成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9.8%,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3.0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32.9%。电商直播的蓬勃发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用户的线上购物需求,创造了新的消费模式,而且能与助农脱贫等目标相结合,在销售农副产品方面大有可为。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责编:陈诚、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