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理论·时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甘肃省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 王建太
2021年12月28日15:03 |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小字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刻阐明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贡献,确立了其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这一思想实现了“新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两个结合”上。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正创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实现了“新的飞跃”

《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立、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同新时代党治国理政面临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新的飞跃”。

第一,实现了“新的飞跃”,主要是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实践之问,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指引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从而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第二,实现了“新的飞跃”,主要是形成了体现这一思想核心内容的“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等重大理论和实践的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十个明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出进一步概括;“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三,实现了“新的飞跃”,还因为这一思想贯通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历史经验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以更宏阔的视角,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五大历史意义”,贯通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概括了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五大历史意义”和“十条历史经验”,是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结晶,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重要思想武器、重要遵循、重要依据和重要指引,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信自强,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实现了“新的飞跃”,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中国真正扎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的杰出代表,在“一个结合”基础上,开创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同中国实际、改革开放实践、革命优良传统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为“两个结合”。这一新的“结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典范。

第一,这一新的“结合”正本清源,进一步回答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的人类社会发展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这一新的“结合”,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璀璨文明中深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把中国的历史经验、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有效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之具有鲜明的中国内容、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充盈着浓郁的中国味、深厚的中华情、浩然的民族魂,展现出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精神感召力,极大拓展和提升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维度、厚度和高度。

第二,这一新的“结合”培根铸魂,构筑起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为了救亡图存,开始了西学东渐的漫长过程。西方文明的传播极大改变了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出现了怀疑否定批判的取向,甚至有“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的观念。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提出对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批判多、继承少的客观事实。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以其经济和科技的强势地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流行,导致社会上出现了某些崇洋媚外的现象。文化自信的问题仍需从根本上解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文化自信,才会有坚守的定力、奋发的勇气、创新的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重塑中华文明自信自强,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民族复兴的时代最强音。坚持用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根铸魂,使中华文明自觉自信问题得以解决,使中华文化自信自强得以重塑,使中国人民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激发出来、重树起来,使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被释放出来、凝聚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马克思主义是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本和根的结合,引来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完善滋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生机活力,并为之提供丰富深厚的土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一新的“结合”,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筑起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第三,这一新的“结合”强基固本,从根本上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在寻找着跳出“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执政周期律的最好答案。清醒与自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千年古训、“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是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勇于进取的一种精神力量。

如何回答好跳出执政周期律这一历史难题,中国共产党人既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有深刻借鉴,也对我们党长期执政有深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到“窑洞对”,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地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是决定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沧桑而永葆青春活力的奥秘,也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出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成功实践。

第四,这一新的“结合”继往开来,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进程。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一直传承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8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因此,“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第五,这一新的“结合”胸怀天下,为解决人类问题、发展人类文明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立志人类进步事业,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的影响加剧演变,国际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霸凌行径上升,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生物安全、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等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乱’字,而这个趋势看来会延续下去。”

如何破解世界面临的诸多难题和挑战、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角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倡议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三、“两个结合”实现了“新的飞跃”,已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变革性实践所检验

第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决议》从“十三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举措、重大成效进行了系统阐述,指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重整行装再出发;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等等。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深刻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民族的面貌。

第二,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决议》指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党在百年奋斗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一次次飞跃,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从而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

第三,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带领人民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责编:周婉婷、杜昱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