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甘肃频道>>本网专稿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千家万户的事

郭爷爷和孩子们的绿色约定

王彤   王文嘉
2022年08月14日08:30 | 来源:人民网-甘肃频道
小字号

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外,郭万刚与孩子们拉钩,约定每人都要来种3棵树。人民网 王文嘉摄

“你们的家在哪里?”

“古浪。”

“对,这就是我们的家乡。要把自己的土地保住、庄稼保住,我们必须植树造林。”

7月的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内,前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全国劳动模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正在给古浪县城关第三小学的孩子们讲述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的故事。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八步沙位于古浪县境内的腾格里沙漠南缘。八步沙林场是土门镇农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六老汉”于1981年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的集体林场。后来,郭万刚等第二代治沙人和郭玺等第三代治沙人也相继加入治沙造林的队伍。三代人扎根大漠,用青春锁住“黄龙”,播种着自己的绿色梦想。

“那时候爷爷奶奶不会骑自行车,只能是坐着毛驴车去治沙。你们看,以前的条件有多艰苦,咱们现在的生活多好啊。”年逾古稀的老人讲得动容,孩子们听得有味。“先是爷爷治沙种树,爷爷种不动了爸爸种,爸爸种不动了哥哥嫂子接着种,我们要一代一代种下去啊。”这样的坚守,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用青春和生命接续了41年。

“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的情形早已成为过去,如今来到八步沙参观的人们看着满是绿意的林场,总是会有“沙漠在哪”的疑惑。“都治好了,现在林场这边看不到沙漠了。”41年来,“六老汉”三代人不惧恶劣环境和防沙治沙的艰难困苦,与干旱和风沙顽强抗争,从第一代治沙人“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第二代治沙人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再到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从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到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闯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生存发展之路,先后在八步沙、黑岗沙以及北部沙区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完成通道绿化近200公里,农田林网5000多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4000多万株,花卉、风景苗木1000多万株。

“咱们约好,等到明年春季造林的时候,你们每个人都要来种3棵树啊。”“好!”孩子们围在郭万刚身边,和郭爷爷一一拉钩。两代人,每人再种3棵树,广袤的八步沙又见证了一个绿色的约定。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责编:焦隆、杜昱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