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Ο二Ο

使命在肩 不舍晝夜

孫亞慧

2020年01月22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使命在肩 不舍晝夜

春節臨近,在豬年即將過去、鼠年即將到來的辭舊迎新之際,本報記者採訪了8位不同行業的海歸代表,他們有的已在行業內深耕多年,有的剛剛回國不久還算是創業新人。

隻爭朝夕,不負韶華。面對新的一年,他們心中可有不少想說的。

關鍵詞:愛心接力

受訪人:屈正 留美海歸 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

2020年,是屈正愛心基金會成立的第8年,他早在去年就打算好了,要走到更多的貧困家庭先心病患兒身邊,盡己所能,與全國30余家合作醫院一起,不讓一場病毀掉一個家庭。

從救助第一個貧困先心病兒童開始,屈正踏上了這條路,一走就是將近10年。

在2019年,屈正的“大愛正心”團隊成功救助了165例貧困家庭先心病兒童,累計救助已超過600例,其中包括23個少數民族的120余個孩子。與此同時,他的團隊還連續承擔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公益項目,在北京5個街道開展“雙心健康工程”,提供針對社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服務。

而今,他不僅關注貧困先心病兒童,屈正愛心基金會去年在腫瘤篩查、糖尿病篩查和醫學科普宣教等方面新增專項基金3項。同時,陝西延安、雲南普洱、湖北荊州等地的10家合作醫院也加入“大愛正心”的行列,“我們還與普洱市人民醫院合作救治緬甸先心病患兒,這標致著‘大愛正心’開啟了在‘一帶一路’上的公益征程。”屈正說。

“我們也將借助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訪緬甸的成果,發揮我們在普洱合作醫院的優勢,讓大愛正心之花在中緬友誼之路上盛開。”屈正說,“同時,我們還將拓展‘護心雲’工程心電網絡診斷健康服務,把互聯網醫療的最新理念和成果送到西部基層和邊遠地區,讓慈善公益實實在在地溫暖人心。”

關鍵詞:生態城市

受訪人:俞孔堅 留美海歸 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教授

最近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俞孔堅幾乎全在國外。在墨西哥、在孟加拉國、在泰國、在印度尼西亞……接受記者採訪的當天,幾個小時后他又要飛赴沙特阿拉伯。俞孔堅認為,面對發展中的城市問題,中國過去40多年積累的城市建設實踐經驗,實際上已可以為世界提供一套中國解決方案,“我們憧憬的未來,是可以進一步向世界展示我們的中國智慧。”

“中國城市、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步入新階段。我們團隊已經在200多個城市實踐著自己的項目,包括黑臭水體治理、黑臭河流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生態修復等。從粗放的城市化走向了高品質的追求,追求生活品質、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美麗中國,這樣一幅美麗圖景,我們的的確確感受到了國家的發展重點是以人的幸福為中心,城市發展也進入更為理智的階段。”俞孔堅說。

時間若是回溯十幾年,中國的城市建設對國外經驗尚處借鑒階段,如今,在俞孔堅看來,源於本土的研究與實踐已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論和方法自信。“以我自己的團隊為例,科研隊伍的建設、設計隊伍的建設,都要重點圍繞提升滿足國際需求的能力。”

而面對一些全球性議題,中國智慧也正在發揮著更有效、影響范圍更廣的作用。“以全球氣候變化為例,我們收到了不光來自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在內的邀請,請我們去介紹具有中國特色的海綿城市理念。全球氣候變化是令全世界頭疼的難題,中國經驗實際上提供了一條出路。”

關鍵詞:區塊鏈

受訪人:石東偉 留澳海歸 啟迪區塊鏈集團總裁

作為數字技術應用市場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將區塊鏈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國家戰略高度。國家已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的融合。

1998年,石東偉由外交部公派赴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學習,獲得外交與貿易碩士學位,從阿裡巴巴副總裁到蒙牛集團執行總裁,2019年,他正式加入啟迪區塊鏈,開始了創業新征程。

“區塊鏈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新興技術,我更願意把它看成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底層核心技術,未來它將在實體經濟、社會治理、商業貿易、金融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啟迪區塊鏈集團把區塊鏈與其它前沿技術創新融合,來解決至今存在的數據孤島和數據共享難問題。”石東偉說,“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的技術創新穩步推進。完成了30多款‘區塊鏈+行業應用’的重點產品開發,並同11個部委、15個地方展開試點示范,在政務、醫療、金融、工業互聯網等領域解決行業堵點、痛點、難點,成功實現了產業落地。我們還積極拓展國際業務,參與申請新加坡數字銀行牌照。”

在石東偉看來,經過2019年的醞釀,區塊鏈的未來充滿希望。“2020年,中國區塊鏈產業體系建設會進一步加強,行業與技術標准將逐漸形成,越來越多的機構將更加理性地看待區塊鏈技術,積極發掘更多適用於區塊鏈的實際應用場景。站在這樣一個新風口,樂觀展望的同時需要保持創新的思維和務實的行動。”他說。

關鍵詞:文化交流

受訪人:鄒爽 留英海歸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

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對於行至第22個年頭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來說,如何給出一個當代中國看待古典音樂的新視角,是擺在鄒爽面前的一道考題。

“對於任何一個藝術總監來說,今年都是非常難的一年,因為在很多國際音樂節上,幾乎所有成熟的貝多芬作品全部都被展示過了。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在我們北京國際音樂節這個平台上,能給大家帶來怎樣的思考,這是我所面臨的挑戰。”鄒爽說。

在她看來,站在東方文化的視角,無論是看待自己的文化還是看待西方古典音樂的傳承,2020年這道“貝多芬考題”,相當於一次與其它國際藝術節、藝術機構對話的良機。“這不只是在展現我們的不同,也給大家留下了思考的空間——藝術和音樂到底還能做什麼?通過這樣一種不同的視角向世界發聲。”

自從接棒北京國際音樂節以來,鄒爽的想法始終沒有改變過,音樂節可以提供一種新的視角,以當代中國的角度來展現西方熟知的古典音樂。這也是中國文化領域的使命之一。

“文化像水一樣,尤其是像音樂這種有聲無形的文化。”鄒爽說,“2019年的國際音樂節主題‘新古典,樂無界’就是一個跨界概念。我們要把音樂當做一個更廣義的藝術范疇,嘗試與科技的跨界、與時尚的跨界以及與如今許多其它形式的跨界。如果要將這些‘跨界’帶到未來,就需要找到一些當下主題性的內容,這也是我們2020年具體要做的事情。”

關鍵詞:人工智能

受訪人:方明 留加海歸 科大訊飛AI雙創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至今,已具備賦能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

在青島,方明所帶領的科大訊飛人工智能團隊與當地的家電頭部企業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展開合作,實現智能家居的深度應用。“給家電安裝上隱形人工智能的交互與識別引擎,使它升級成為真正的智能家電,讓它‘能聽會說’!”方明說。

以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高技術含量,走向智能化道路,家電也能成為平台的入口之一。2020年,方明希望團隊與重點行業頭部企業的合作能實現引領性突破。

“科大訊飛掌握了人工智能的底層技術,我們可以將智能家居平台、智能汽車平台關聯,逐漸實現智能物聯網的應用。”方明說。與此同時,在智能制造領域,通過對企業廠房與設備進行智能化改裝,傳感器可以實時傳感生產線上任何一個信息,工作人員坐在監控室內就可以進行遠程監護。若機器需要保養和維護,系統會自動報警。“傳感器部署的地方,可以感知到軸承因缺油而發出的非常細小的聲音。如果一個工廠內有10萬個軸承,不可能靠人工一個一個地去聽。有了這套系統后,整個工廠的生產效率和產能會得到充分保証,產品質量也會提升,成本隨之下降。借助於人工智能,在制造業,哪怕是非常細微的生產環節都可以實現智能化生產。”

關鍵詞:脫貧攻堅

受訪人:王勝地 留美海歸 “爸爸的選擇”創始人

從美國康奈爾大學畢業后,王勝地回國創業瞄准了嬰幼兒市場,憑借自己本科在北京大學化學與材料專業學習的專業背景,他的團隊研發出了一款針對中國寶寶的安全舒適的紙尿褲,已在年輕的爸爸媽媽中享有不錯的口碑。

這幾年,除了關注自己公司的發展,王勝地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參與扶貧之中。在寧夏、甘肅、貴州……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我們之前在甘肅招募了一些貧困戶加入到公司中來。員工招聘后,我們會對其進行勞動技能和知識技能培訓,讓他們能自食其力,實現脫貧。”王勝地說。在2020年,他希望在各地的辦事處和分公司招聘更多貧困戶,幫助他們就業脫貧。

通過改造貧困地區當地的多媒體教室,為學生提供更多教育課程,並幫助當地建設圖書館、圖書教室,王勝地希望能夠通過教育來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新的一年,我們會通過資助當地貧困大學生等方式,幫助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也會增加招聘力度,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更多兼職機會,這將為他們今后就業積累經驗。”他說。

“教育能夠改變人的理念,產業能夠盤活當地的經濟。如果能對一些想要外出就業的農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也會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的求職競爭力,這樣做也會更有效率。”王勝地說。

關鍵詞:新型材料

受訪人:劉知琪 留新海歸 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青年教授

在劉知琪看來,新的一年,他與團隊希望能實現反鐵磁記憶器件的商業化,向高密度集成的方向縱深發展,實現記憶器件存儲密度和寫入速度的飛躍。同時,得益於反鐵磁記憶器件不會像之前的硬盤存儲發熱嚴重,還能夠實現降低能耗的目的。

對於像他這樣的青年海歸科技工作者來說,在一次次實驗中實現新的突破,既是每年不變的目標,也是一個個新的期許。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獲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又在美國多個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作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青年教授,年僅31歲的劉知琪,對於國內科研環境這幾年的變化有著深刻的感受。

“以前我們會覺得發《自然》《科學》這種級別的論文很厲害,現在這種導向發生了改變,很多學校都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了論文。如今我們的評價導向是究竟能否在國際上擁有一個開創性的學術領域。”他說。

劉知琪認為,對很多海歸科技工作者來說,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拿出具有開創性、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真正服務於國家需求,才是如今他們的關注點。“從做實驗到產品再到商品,這是一個遞進的過程,但是一步比一步難。比如說做材料,就得經過上千組、上萬組的實驗,通過不同金屬合金不同比例的配比,才有可能產生新的材料。國家最需要的,就是我們要做的。” 劉知琪如是說。

關鍵詞:留學安全

受訪人:馬健瑞 留美海歸 “蹄子科技”創始人

去年,剛滿22歲的馬健瑞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回到國內,他由此完成了自己從留學生到海歸的身份轉變。“我們聚焦國內越來越大的留學市場,還享受到了國家扶持留學生回國創業的政策紅利。”

還在學生時期的他就開始了創業生涯:與團隊研發出一張內嵌全球通用的SIM卡、定位裝置和錄音裝置的卡片,以此來保護留學生在海外的人身安全。“站在21世紀20年代的起點,回顧過往、思考當下、展望未來,這既是對來路不忘初心的堅持,也是對今后砥礪前行的校准。在重要的時間節點‘立flag’,無論對國家還是對個人來說,這都有著非常鄭重的儀式感。”馬健瑞說。

對於鎖定留學生海外安全市場進行創業的馬健瑞來說,中國的強大與越來越大的開放步伐催生了他的創業藍圖。如今,國內不少留學中介機構也與他的團隊建立了合作關系,多方合力確保留學生在海外的人身安全。

新年伊始,馬健瑞與團隊已經開啟了新的征程,在海外,他們繼續拓展與院校的服務合作,更早一步把脈市場需求﹔在國內,他們與某知名國際高中達成戰略合作,既了解新一代留學生及其家長的安全訴求,又分析即將出國的留學生心理和行為特點,以使公司的產品貼合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安全需求。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1月22日 第 10 版)

(責編: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