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乙烯生產三十年

—記中央企業“百名杰出工匠”獲得者蘭州石化高級技師孫青先

2020年01月22日11:28  
 

孫青先在乙烯裝置現場調整生產工藝。(宋淑華攝) 

1月21日,在蘭州石化“為你慶功”頒獎大會上,伴隨著熱烈的掌聲,蘭州石化公司黨委常務副書記賈鴻武和西固區區長芮文剛將中央企業“百名杰出工匠”的榮譽証書頒給了蘭州石化石油化工廠乙烯聯合車間高級技術孫青先,蘭州石化公司還給孫青先獎勵了20萬元。

30多年來,孫青先專注於鑽研乙烯生產技術,促進企業乙烯生產發展,回報企業,報效國家,由一名技校生成長為中國石油“乙烯裝置技能專家”,“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並榮獲了中央企業“百名杰出工匠”稱號。

乙烯裝置,幾乎涵蓋了石油化工的所有操作單元,生產流程長,集高溫、高壓、深冷等多種嚴苛條件於一身。這要求操作工人具備高端的專業技能素養。

1986年,孫青先技校畢業分配到了新中國乙烯工業的搖籃——蘭州石化公司石化廠,就此與乙烯生產結下了不解之緣。學崗時,40多米高的裂解爐孫青先一天攀爬十幾次是經常的事,他如飢似渴地學習,撰寫了幾十萬字的學習筆記。1995年初,廠裡安排他到新建的16萬噸乙烯裝置負責籌備工作,也就是在這個階段,他把所學、所干與理論相結合,先后編寫完成了《乙烯裝置裂解爐操作法》等近40萬字的技術資料,指導了裝置的開車和運行,裝置實現了開車一次成功,創下國產化程度最高乙烯裝置開車記錄。該操作法由於簡單易行,在實際開車運行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得到了各級專家的肯定,並被國內多套乙烯裝置推廣。

孫青先總結出的《裂解爐出口溫度三步控制法》,一控進料偏差,二控燒嘴火焰,三控爐管顏色。實施后,裂解反應實現了精確控制,裂解爐雙烯收率提高了1個百分點,按2014年年產12萬噸乙烯、每噸乙烯成本4500元計,年增經濟效益540萬元,同時有效延長了裂解爐的運行周期,經濟效益顯著。

上世紀90年代初,裂解爐運行周期隻有7天,嚴重影響了產品產量及經濟效益。經過查閱資料、研究分析,他建議將原設計燒焦由純蒸汽改為蒸汽加空氣,確保了爐管燒焦干淨徹底﹔同時,根據爐子的不同工況,及時調整好爐子的參數及火焰分布,使裂解爐周期達到20天,年增效315-525萬元,並極大地減輕了員工工作強度。

蘭州石化24萬噸乙烯裝置投產初期,由於初餾塔的裂解重油粘度較高,且塔釜液面不易控制,致使油洗塔負荷始終達不到設計能力,成了制約整套裝置生產的“瓶頸”﹔由於國內沒有成功經驗可借鑒,他在查找資料數據的同時,經過一系列的分析比對和摸索實踐,大膽提出往裂解汽油中注入急冷水來改善油洗塔的操作。該建議一經採納,收到了顯著效果,油洗塔塔頂溫度很快從120℃降至104℃,降低了重油粘度,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在短時間內達設計值,為乙烯裝置全面達標奠定了基礎。

30年來,孫青先通過參與組織技術攻關,先后解決了乙烯裝置關鍵技術難題30多項,獲得行業影響的技術成果20多項,15項QC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省、中石油表彰,累計創造效益5000萬元以上。2016年,他參與了裂解氣壓縮機GB-201原址更新改造,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月增產乙烯3000噸,裝置能耗降至694.2千克標油/噸,下降了近100千克標油/噸,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由於孫青先個人技能的突出,車間把帶團隊、抓培訓的重任交給了他。他對徒弟嚴要求、細培養,所帶的徒弟中,大多數成長為生產技術骨干,有3人獲得了甘肅省的技術標兵稱號、1人兩次獲得甘肅省的技術能手稱號、6人次獲得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技術能手稱號。

2010年,他擔任蘭州石化公司技能競賽代表隊教練及裁判,帶領的團隊取得了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工藝加熱爐”競賽個人第一名、第二名、團體第三名。同年九月,他帶領隊員包攬了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乙烯裝置操作工”技能競賽個人前四名,取得了四金一銀一銅、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2008年,獲得第九屆“全國技術能手”稱號,201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馮作文 錢雙慶)

來源:蘭州石化公司供稿

(責編:周婉婷、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