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少數民族醫護人員一線戰疫——

協力同心 抗疫同行

本報記者

2020年02月27日09: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協力同心 抗疫同行

中華民族一家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來自祖國各個地區、不同民族的醫護人員,紛紛馳援湖北、馳援武漢,大家有著共同的目標:打敗疫情。

記者採訪了5位來自不同民族、奮戰在湖北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一起聽聽他們的戰疫故事。

  新疆支援湖北醫療隊巴哈古麗·托勒恆(哈薩克族)——

  “讓團結之花綻開在方艙內”

近日,武漢市東西湖方艙醫院C廳一位醫療隊隊員穿防護服教患者跳舞的視頻火了,領舞的是來自新疆的巴哈古麗·托勒恆。

“剛進艙時,發現患者心情不太好,隊長就建議我帶頭跳個舞、表演個節目,舒緩一下大家的心情。”第一次進艙的巴哈古麗·托勒恆接到了任務。

巴哈古麗·托勒恆從哈薩克族舞蹈《黑走馬》開始,陸續就有戴著口罩的患者聚到她身邊,跟著跳起來……

平時,醫務人員都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很難辨認﹔但這支來自新疆的醫療隊,患者很熟悉,“他們寫在防護服上的名字長又長,還個個能歌善舞的。”患者陳先生說。

除了帶大家唱歌、跳舞、做操,巴哈古麗·托勒恆和隊員們還把從家鄉帶來的紅棗、核桃、葡萄干等新疆特產,分給艙內的患者。

網友們很喜愛巴哈古麗·托勒恆,有人還給她創作了手繪漫畫﹔她第一時間把漫畫做成微信頭像。“不分民族和地域,大家都是一家人,讓團結之花綻開在方艙內。”巴哈古麗·托勒恆說。

  中部戰區總醫院護士張宏淼(土家族)——

  “看到病人出院,特別自豪”

“爺爺講,當年是共產黨解放了咱們土家人。輪到咱們出把力的時候,不能含糊。”這名淳朴的土家女孩,在疫情發生后退掉春節回家的車票,穿上防護服,加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隊伍……

一天晚班,在查房過程中,張宏淼發現了一名有發熱症狀的疑似患者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查完房后,張宏淼悄悄來到了這名患者的床邊。

“我自己在武漢看病,每天心裡懸著,實在睡不著。”患者輕聲說。

“要注意休息,睡眠不好很影響康復。我也是一個人在武漢,有什麼擔憂可以跟我說說。”“不知道檢測結果什麼時候出來,擔心被確診,家裡人還等著團聚……”張宏淼一直陪這名患者聊到凌晨2點。

“病人們都比較緊張,讓他們把擔憂吐露出來,我們再用專業知識加以排解,效果更好。”那晚,這名患者終於睡實了。

“看到病人出院,特別自豪。”張宏淼說。

  甘肅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張燕琴(藏族)——

  “能為抗疫出點力,是我的榮幸”

“今天,是來武漢的第二十六天。工作、生活都完全進入了正軌,大部分患者的情況也一天天好轉。”2月22日,張燕琴在日記中寫道,“相信勝利不會遙遠。”

張燕琴今年37歲,在甘肅省中醫院工作了18年,現任康復醫學科護士長。春節期間,她在醫院值班。接到增援武漢的通知后,來不及與家人商量,就寫了請戰書。“我是黨員,而且有在重症醫學科工作的經歷,讓我上!”

她是藏族,老家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我父親是骨外科醫生,從小耳濡目染,選擇了這一行。這次來武漢支援,能為抗疫出點力,是我的榮幸!”

2月2日,丈夫王晨給她寫來一封家書:“我和兒子整天盯著電視,看武漢的抗疫新聞。當看到你穿戴著厚重的防護裝備時,我們能感受到你的堅韌與強大!期盼你早日平安凱旋!”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張燕琴和同事分成兩個組,照顧重症病人。除了常規的輸液、喂藥等護理工作,她們還要擔負起打掃衛生、為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服務等工作。“他們說的武漢話,我聽不懂,后來大家就說謝謝、豎大拇指。”張燕琴說。

“來了這麼多天,還沒有正經休息過。”張燕琴告訴記者,前幾天她和同事去樓下散步,發現院子裡的梅花開了,“春天已經來了,這座英雄的城市也快好了!”

  北京瑤醫醫院院長覃迅雲(瑤族)——

  “治好病人,才算真本事”

2月21日,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51歲的袁先生康復出院,進入隔離觀察期,這是覃迅雲參與救治出院的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

覃迅雲是廣西瑤族人,現任北京瑤醫醫院院長。1月23日起,在北京的覃迅雲就一邊請戰,一邊通過遠程會診給患者看病。2月15日,請戰獲批的覃迅雲和醫療隊從北京西站上車到信陽東下車,再轉乘大巴到武漢馳援一線。

第二天上午,經過防護培訓之后,覃迅雲到達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這家醫院收治的幾乎都是急、危、重症患者!

有一次,覃迅雲所在的病區裡,有一位中年女士發燒40度持續不退,咳嗽憋氣嚴重,不太配合治療……覃迅雲一直安慰她:“你還挺年輕,請相信我們會把你這個病治好的。”隨后,覃迅雲又給她講解了很多中醫藥的診療方案﹔如今,在覃迅雲的治療下,她的呼吸慢慢順暢了……很多醫護人員夸贊覃迅雲,他總說,“醫生隻有治好病人,才算真本事。”

  寧夏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護士丁妮(回族)——

  “建立信任,是成功治療的前提”

“您今天好些了嗎?要多吃些流質和軟食。”早上8點,湖北襄陽市人民醫院東津院區的發熱病房,護士丁妮像往常一樣推開病房的門……

32歲的丁妮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護士,曾在襄陽上過三年學。第二批寧夏援助湖北醫療隊開始組建后,丁妮報了名。得知丁妮作為醫療隊員支援襄陽,昔日的班長發來信息:“襄陽人民歡迎你。”

她被分配到襄陽市中心醫院東津院區,負責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護理工作。為了節省防護服,她穿著紙尿褲,一進去就是7個小時不吃不喝﹔下午3點下班后,才能吃上午飯。

但丁妮並不覺得辛苦,對襄陽提供的生活保障,她充滿謝意。“襄陽特意為我們准備了清真餐。看到我們不太適應南方氣候,還專門買了電暖氣。”

前兩天,一名61歲的患者住進病房,得知確診新冠肺炎后,情緒十分低落。丁妮瞧見了,每天早上查房時,主動跟他打招呼、問好,向他普及疾病防控知識,進行心理疏導,患者情緒逐漸平穩下來。

“和患者建立信任,是成功治療的前提。”丁妮說。2月21日一早,她再次來到病房,發現患者的氣色比之前好多了,心情看起來也不錯……

(本報記者李龍伊、付文、范昊天、鮮敢、吳君 參與採寫:彭振綱)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27日 06 版)

(責編:焦隆、周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