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紅館不打烊

——蘭州“八辦”疫情期間利用融媒體平台拓展宣教視野 

李沛珂

2020年03月16日14:34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網上紅館不打烊

  講解員經過培訓成為“紅館主播”

  在舉國上下全力以赴抗擊新冠肺炎的日子裡,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雖暫停開放,但是“雲”端始終在線。除原有的“兩微一端”等網絡宣教平台外,紀念館積極開通“快手”“抖音”等官方賬號,全體講解員經過培訓成為“紅館主播”。他們“帶”觀眾走進紅館,漫游展廳,以“快手”直播的形式直播10余次,講述《鞭子的力量》《蘭州空戰》《館藏文物背后的故事》,效果不輸線下觀展。

  廣大講解員按照打造網上紅館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融媒體平台,以主播身份搶時間、煉主題、抓素材、扣內容、展才藝,拍攝並發布20多個小視頻,宣傳八辦,宣傳蘭州旅游,傳播紅色文化。各位年輕主播粉絲量迅速攀升,有效地提高了蘭州“八辦”的社會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

  主播們以“巾幗紅誦”為主題,發揮紅色宣傳陣地的獨特優勢,圍繞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以愛國主義鼓舞人心、傳遞正能量。直播詩歌朗誦,歌頌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白衣天使,向堅守在全國疫情防控一線的廣大干部職工、醫療工作者、科研人員、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及各方面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特別是向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中華女性、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致敬。

  主播們以“講好雷鋒故事,做最好的自己”為題,講述雷鋒助人為樂、不怕苦不怕累,冒著嚴寒參與治理溈水河﹔積極肯干,以大無畏的精神攔截洶涌而來的洪水﹔不貪圖安逸,執意來到條件艱苦的鞍山鋼鐵廠工作……這些故事讓廣大網民真切認識那個充滿干勁、滿心裝著他人的雷鋒,感受榜樣的力量,做最好的自己。

  主播們將文化元素、紅色情懷、研學游線路有機融合,在“八辦主播帶您游蘭州”中,“帶”大家踏進這塊被稱為“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的“網紅城市”,在黃河邊吹風,在中山橋漫步,在水車博覽園觸摸歷史,在黃河母親雕塑前拍照留念……領略外地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這些短視頻在朋友圈迅速“刷屏”,勾起了全國“蘭州人”的“鄉愁”,其中視頻“蘭州莎莎”短短幾天瀏覽量超過203萬多,點贊量達2.3萬多。

  紀念館的“主播們”還積極響應號召當起了“紅馬甲”,轉戰張掖路街道轄區上水巷、下水巷兩個防控點,先后有100余人次與社區同志並肩戰斗,開展社區疫情防控值守工作,把防疫宣傳服務“小台子”打造為戰“疫”宣傳“主陣地”,不斷強化疫情防控常識宣傳力度,切實提高過往群眾的自我防控意識,構筑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紀念館還以VR手段展示謝覺哉的皮箱、伍修權的手槍等10余件“館藏精品革命文物”,提供近觀珍貴革命文物的平台。開設“館長數家珍”“紅館故事會”“紅館論壇”“八辦往事”等欄目,利用“兩微一端”和抖音、快手平台讓受眾在數字世界中深入了解紅色歷史知識、文物知識、遺產保護常識等,用科技手段體驗不一樣的紅色文化,滿足觀眾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游覽欣賞需求。

  今后,紀念館將繼續大力開辟融媒體宣教方式與渠道,著力拓寬宣教平台,打造“網上紅館”,擴大宣教工作覆蓋面,努力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八辦”故事,助力戰“疫”,讓蘭州“八辦”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和了解。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沛珂 文/圖

(責編:焦隆、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