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黨員血脈、制度源泉

董洪亮

2020年03月21日12:56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長征途中,一個紅軍小戰士飢餓難忍,但是仍然保持不掉隊,身邊的首長給他饅頭,小紅軍指指自己背的袋子,說有吃的。沒走多遠,小紅軍倒地再也沒起來。戰友打開他的袋子,裡面卻是幾塊石頭……在“記者再走長征路”中,沿著先輩們征戰的足跡,筆者經過甘肅省迭部、宕昌、岷縣、隴西、會寧等縣,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熠熠生輝的形象感動得禁不住淌下熱淚。

長征雖然漸行漸遠,但長征精神光照千秋萬代,它是我們共產黨人的重要精神源泉。前輩們用鮮血與生命打下的江山,我們怎樣才能守住並且守好?重要的一點就是應該傳承他們的精神,讓紅色成為我們共產黨人的血脈與稟賦,永遠支撐著我們一代代更好地走向未來。學習黨史、新中國史,可以幫助我們隔代人聆聽先烈們的心跳,觸摸到他們的靈魂,從而強壯我們的筋骨。實地瞻仰、踏訪先輩們的遺跡、遺址、紀念館,那一件件帶有溫度的實物、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一部部在艱苦卓絕環境中譜寫的可歌可泣的詩篇,能夠幫助我們身臨其境,心靈得到洗禮,精神得以升華。隻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才不愧為共產黨人,才能讓我們胸前的黨徽永不蒙塵。

甘肅省華池縣南梁鎮,當年的陝甘邊區政府所在地,那時二十出頭被選為政府主席的習仲勛,毛澤東稱贊他為“娃娃主席”、“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都十分重視“群眾”,以群眾為天,創造性地開展群眾工作,並且落實到制度上。在南梁寨子灣簡陋的窯洞裡,習仲勛主導制定的“十大政策”以及《暫行條例十八條》、《赤衛軍暫行簡明軍紀》等制度至今仍有極大的借鑒意義。因此,南梁革命根據地才能夠成為碩果僅存的陝甘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黨中央、各路紅軍的落腳點和抗日戰爭的出發點。筆者先后兩次到南梁瞻仰、學習先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每次都受到心靈的激蕩,獲益良多。我們的老社長、著名記者范長江1935年到南梁革命根據地所在的甘肅慶陽一帶採訪,他在報道中生動地寫道:“民眾心中,隻知有蘇維埃、瑞金、莫斯科、列寧、斯大林等,而不知有西安、蘭州、北平、南京等名詞。某縣長在合水以東召集民眾訓話,數次傳申,到者寥寥。而蘇維埃召集開會,則二十四小時之內,可以立刻集齊數百裡之民眾。”這印証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鐵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使一切工作順應時代潮流、符合發展規律、體現人民願望,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擁護。健全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各項制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尊重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貫穿黨治國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通過完善制度保証人民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著力防范脫離群眾的危險。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完善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創新互聯網時代群眾工作機制,始終做到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引領群眾、深入群眾、深入基層。

制度是管長遠的。伴隨著我國的日益強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愈來愈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風景這邊獨好”的迷人魅力。我們如何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遍布祖國各地的紅色景點,應該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源頭活水。比如,南梁精神系“群眾”,把屁股端端地坐在群眾一邊﹔又如,甘肅省古浪縣古浪戰役紀念館中展現的西路軍的英雄氣概與制度建設等等。 

(責編:陳誠、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