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的“警察藍”

——甘肅省公安廳治安管理局扶貧工作側記

王文嘉

2020年03月28日14:52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過渡帶,境內山谷多平地少,可耕種良田極少,群眾因居住在平均海拔2000米山區而生活條件惡劣。積石山縣銀川鄉張家村自然條件嚴酷,基礎設施落后,2017年10月起,甘肅省公安廳治安管理局(以下簡稱治安局)開始定點幫扶這裡。

幫扶民警在積石山縣張家村查看花椒樹長勢。(趙田廣 馬琦 攝)

2019年4月,習尚銀在擔任治安局局長之初,便提出了以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暖民心的舉措,讓民警更進一步清楚脫貧政策、攻堅底數、幫扶問題、脫貧策略,用起步就是沖刺,轉身就抓落實的政治自覺,制定了《治安局關於落實全省脫貧攻堅暨推進法治扶貧工作任務的通知》等數個文件,對全局的脫貧攻堅、法治扶貧工作進行了責任到人的任務分解。

緊盯扶貧對象、聚焦扶貧政策、聚商扶貧項目,扶貧工作由“大水漫灌”變為定向“滴灌”和定點“噴灌”,治安局決定幫助貧困戶“換腦、增智、造血、法治”,讓張家村每一戶貧困戶都在治安局精心幫扶下擺脫貧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8年治安局向張家村的貧困戶發放了28隻價值萬余元的母種羊,如今許多貧困戶的母種羊產下了小羊崽﹔貧困戶張元丞在治安局幫助下,用5萬元無息扶貧貸款搞起了養殖業﹔治安局駐村幫扶民警陳仲澤幫助當地村民辦起的仲鋒種植養殖合作社,第一批飼養80頭羊,第二批飼養100頭羊,使每戶貧困家庭年收入由3700余元提高到了4050元……

在扶貧的過程中,治安局幫扶民警還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把“一標三實”、戶口“雙清”、治安戶長制、防止電信網絡詐騙等民生基礎和安全防范作為幫扶工作標配,以法治扶貧助推脫貧攻堅。2019年,治安局民警幫助排查張家村村民矛盾糾紛137起,化解鄉鄰積怨產生的婚姻、經濟、民事等糾紛101起,舉辦村民法治講座16場。而化解的張家村魏陽社、石家社群眾因歷史遺留問題產生長達十余年土地糾紛問題至今還被兩社群眾樂道。2019年底,張家村28戶貧困群眾全部達到了脫貧標准。

幫扶民警在積石山縣張家村與村干部對接工作。( 趙田廣 馬琦 攝)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也留下了治安局民警扶貧的足跡。在經過對天祝縣的調研后,治安局決定從指導調解勞資糾紛、鄰裡糾紛、家庭矛盾和打擊電信詐騙等共性問題入手,以營造法治良序、排查化解矛盾、建設平安鄉村、進行專項整治、加大幫扶力度、強化攻堅保障為目的的6個方面20條幫扶措施。

此外,在天祝縣打柴溝鎮,治安局數次抽調政治素質高、業務工作能力強、熱愛農村工作、綜合素質俱佳的業務能手,組成赴天祝縣開展脫貧攻堅和法治扶貧小分隊,發揮治安管理工作優勢,指導打柴溝派出所狠抓主責不放鬆、治安整治保民生,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助推全鎮的脫貧攻堅,最終助推打柴溝派出所按期成為天祝縣脫貧攻堅和法治扶貧的典型。

在治安局的指導下,打柴溝派出所改變了以往的扶貧思路,創造出了熱心、靜心、耐心、公心、暖心的“五心工作法”,開啟了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的新模式,派出所與鎮政府聯合開辦了農牧民法治夜校,以法治培訓、法治課堂、微電影、戲劇小品展播等多元形式,有力地提高了貧困群眾的法律意識,促使貧困群眾形成了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良好習慣,貧困群眾在民警幫助下形成的脫貧意識、法治意識。

此外,打柴溝派出所還建立了數個法律服務微信群,以村組為單元的微信群,不僅解決了貧困群眾居住分散、出行不便、人員管理存在治安盲點,而且民警利用微信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簡單快捷的特點,延伸了派出所服務與治理的觸角。最終,打柴溝派出所的治安扶貧模式在天祝縣多個鄉鎮鋪展開,為天祝縣脫貧攻堅貢獻了一份力量。

 

幫扶民警在積石山縣張家村與貧困戶交談。(趙田廣  馬琦 攝)

2018年11月28日,甘肅省公安司法系統服務脫貧攻堅工作會議如期在天祝縣召開,甘肅省副省長、省公安廳黨委書記、廳長余建高度肯定了天祝縣的脫貧攻堅和法治扶貧工作。

甘肅省公安廳治安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治安局將堅決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監管的扶貧脫貧新要求,繼續架好脫貧攻堅和法治扶貧這兩座致富金橋,持續幫扶貧困群眾穩步脫貧。

(責編:焦隆、周婉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