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楊貴智 李武 火彥博

2020年04月09日10:40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大力發展種養殖產業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榆中縣韋營鄉韋家營村新建的蔬菜大棚裡,貧困戶韋正連正在和其他幾個村民忙著鋪設滴管設施、查看蔬菜出苗情況。“現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還很嚴峻,但該種的農作物還是要按季節種下去,如果耕種錯過最好季節就會減產減收。”

日前,記者在韋營鄉採訪時了解到,老韋一家去年分到了村裡集中安置點的一套75平米的新房,從過去的幾間搖搖欲墜的土坯房搬到了寬敞明亮的新房裡,再加上不出遠門就能在家門口的種植合作社打工掙錢,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家裡有老人,又要種地,沒辦法外出打工。現在在家門口的種植合作社打工,一年下來也要2萬多塊錢呢,又能照顧家庭,還能自己種點地,真的特別高興!”韋正連樂呵呵地說。

韋家營村反季節蔬菜種植冷棚項目由幫扶單位甘肅省武警支隊援建,蔬菜冷棚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包括7座生產大棚。目前,已全部種植上了娃娃菜、小油菜、油麥菜、生菜、綠菠菜等綠葉類蔬菜。

韋家營村黨支部書記韋如庫介紹,“韋家營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鞏固脫貧攻堅任務重,在抓防疫的同時,不忘生產,通過幫扶單位援建的蔬菜大棚,可以讓一部分留守村民收入有保障,讓他們能夠穩定脫貧。”

在韋家營村肉牛肉驢養殖場,一頭頭肉牛膘肥體壯,村民韋正軍一邊忙著伺候自己的這些“寶貝”們,一邊盤算著今年擴大養殖規模的事。韋正軍以前在外面搞建筑生意,有了一定的積蓄,2018年,韋正軍回到村裡承包了村裡的養殖場,吸納村中的貧困戶4人在養殖場常年務工,2019年人均工資支出達到3萬元左右。目前,養殖場規模達到肉牛存欄60頭,肉驢存欄60頭。今年,韋正軍打算再擴大養殖規模,“現在國家政策這麼好,我准備也要大干一場,把肉牛養殖規模擴大到100頭,這樣也能帶動村裡群眾通過種植飼草增加收入。”韋正軍信心滿滿地說。

“目前我們村建起了規模300多頭的羊場、100多頭的肉驢、肉牛養殖場和300多頭的生豬養殖場,今年,我們要依托這些養殖產業,流轉土地500畝發展飼草種植,增加村裡留守的30多人的收入問題。另外還要在鞏固發展雙壟溝玉米和商品洋芋等傳統產業的同時,通過種植大蒜、蔬菜經濟作物增加群眾收入。”韋家營村黨支部書記韋如庫說。

作為韋營鄉今年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之一,最近,在韋營鄉李家坪村的田間地頭,一台台裝載機來回穿梭,進行土地平整,施工人員搶抓有利天氣火熱施工。“我們李家坪村有218戶81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385人,2019年,全村實現了整村脫貧。今年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流轉平整土地150畝,計劃種植經濟林和建設溫室大棚,發展高原夏菜,同時,今年全村計劃種植大蒜200畝,洋芋2000畝,苗木20畝,通過大力發展種植產業,多渠道增加群眾收入,實現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李家坪村黨支部書記李小軍說。

一場春雨后,墒情正好,韋營鄉孫家岔村的荒山造林點上熱鬧非凡,三十多名群眾正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挖育苗坑,筑埂、墊底、打點放線、收拾草根、工程現場是一派緊張有序、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項目技術負責人韋永方介紹,“我們標段承擔了孫家岔荒山造林項目500畝的造林任務,我們組織了30多人,按照工程施工程序整地、挖窩,項目3月15日開工,預計5月15日完工,另外我們組織的工人大都是當地的群眾,通過參與造林,每人每天都能拿到100多元的工資,對於他們脫貧致富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近年來,韋營鄉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繼續做好退耕還林補植補造、實施好“全域無垃圾”生態環境整治的基礎上,對全鄉范圍內的荒山荒坡、種植條件差的山地實施綠化,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

當前,韋營鄉各村社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村民們春耕春播、發展養殖的忙碌身影,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齊頭並進。韋營鄉通過精准施策,著力發展扶貧牛羊、馬鈴薯、大蒜等種植產業,農民穩定增收的渠道越來越多了。韋營鄉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全鄉將繼續做好產業扶貧工作,增強貧困戶的內生動力,確保貧困戶能通過扶貧產業持續獲得實際收益,鞏固脫貧成果,並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繼續發動貧困戶,復工復產,做到一人打工,全家脫貧。

 

(責編:周婉婷、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