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河的新生

2020年05月06日15:13  
 

沿五陽路前往武都裕河鎮余家河村,一路上風光秀麗,景色宜人。走進余家河村,一眼望去“魚甲河”三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青瓦黃牆的小樓房錯落有致,整個村子躺在青山綠水間。

余家河又名魚甲河,因此地水好魚肥,魚鱗大似指甲而得名。

余家河村位於裕河鎮東南方向19公裡處,與陝西青木川、康縣陽壩接壤,曾是武都區最偏僻的山村之一,因為交通不便,“藏在深山人未識”。

“全村共有四個社,都比較分散,以前路不通,住房條件差、群眾收入低、村子發展落后,甚至有些村子不通水、電。”余家河村村支書高正文說。

“以前去五馬鎮趕集隻能步行,來回要三天,天沒亮就要帶著干糧出發,走餓了就啃饅頭,喝山溝裡的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現如今,坐車去五馬鎮趕集來回三個小時,進武都城也方便很多。”

今年73歲的王延秀老人過去數十年沒有進過城,也不知道武都城是啥樣子,五陽公路通車后,老人去過兩次武都城,對於今天的變化,老人感觸很深。

五陽路建成后,不僅是出行方便了,村裡的特色產業也得到了空前發展。

“各位老鐵,這是我們裕河的毛尖茶,色美味甘,芳香四溢。還有金絲崖蜜、三碗文化特供酒、木耳、筍干……需要的老鐵抓緊時間下單。”在余家河村級電商室,村副主任孫光朋正在直播賣貨,他身邊堆滿了各種土特產。

“我們按市場價從農戶家收購茶葉和土特產,統一包裝后在網上直播帶賣,今天帶了30多單,收入6000多元。直播帶貨是從今年開始的,目前共賣出土特產200多單,收入4萬多元。”孫光朋一邊打包,一邊向記者介紹。

孫光朋還告訴記者,余家河村的產業主要以茶葉、中藥材種植,土蜂養殖及勞務輸出為主,目前全村共種植茶葉956畝、中藥材40多畝,養殖土蜂280箱。產業收入加上外出務工收入,每戶年收入都在4萬元左右。

“我家剛採摘的茶葉、木耳、香菇等都被收購了,價格也不低。有村干部幫著賣,我們不愁銷路。”村民韓代蘭說。

“一碗純糧土酒喝英雄豪氣、一碗金絲崖蜜嘗生活甜蜜、一碗清茶品人生禪意。”這是余家河村的“三碗文化。”近年來余家河村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對房屋進行了小景觀打造,同時以“三碗文化”為重點,傳承和挖掘本地歷史、鄉土、民俗文化,打造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游,開辦了農家樂和農家客棧。

“往年這個時候,村裡廣場上搭滿了外來自駕游客露營的帳篷。我用自家的房子開起了農家樂,每年能收入4萬多元,比打工好多了。隨著游客的增多,生意越來越好。”三邊茶舍農家樂老板杜順財說。

據孫光朋介紹,僅去年一年,余家河村通過鄉村旅游和線下農產品銷售,總收入達到了80多萬元。(王坤 李董)

來源:隴南日報

(責編:周婉婷、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