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守“土”有責衛黃河 固溝保塬護生態

2020年05月13日14:49  來源:人民網-甘肅頻道
 

人民網蘭州5月13日電(高翔)近年來,甘肅省慶陽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 立足市情現狀,聚焦生態短板,先后組織實施了馬蓮河流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黃河水保生態工程慶陽蒲河項目、慶陽市固溝保塬綜合治理等一批具有高質量、高水平的大型水保生態項目。截至2019年底,慶陽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2501.13平方公裡,佔流失面積的53.67%。

據測算,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6900萬噸。1993年到2019年前后對比數據顯示,慶陽市森林覆蓋率由之前的11.3%提高到現在的25.5%,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復,對減少黃河中下游地區泥沙量、維系隴東生態環境、阻擋毛烏素沙漠南移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地施策 大力開展流域綜合治理

慶陽市地處隴東黃土高原,屬黃河中游多沙粗沙區,境內丘陵起伏,溝壑梁峁縱橫,地形地貌復雜。慶陽市是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水土流失總面積23292平方公裡,佔總土地面積的86%(其中多沙區2.4萬平方公裡,多沙粗沙區1.05萬平方公裡)。土壤侵蝕模數平均在7200噸以上,局部地區高達10000噸。年入黃泥沙達1.684億噸,佔黃河流域入黃泥沙的1/10,佔甘肅省入黃泥沙的1/3,成為慶陽市、乃至全省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的重點難點。

面對水地流失的嚴重態勢,慶陽市按照北部主抓坡耕地改造、南部突出固溝保塬的分區域科學布局,積極開展山、水、田、林、路、村“六位一體”綜合治理,全市已完成西峰區崆峒溝、寧縣爛泥溝、合水縣玉皇溝、正寧縣移風溝、環縣劉陽窪等一批治理規模大、生態效益好示范流域482條。通過項目實施,不僅有效控制了局部地區水土流失,減少了入黃泥沙,改善了生態環境,而且助推了全市水保生態建設和項目區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據測算,重點項目區水土流失率由治理前每年每平方公裡7200噸下降到現在的3100噸左右,治理程度達到55-76%,林草覆蓋率已提高到35%-55%之間。

規劃先行 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

慶陽市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科學布局,在抓頂層設計、抓超前謀劃、抓實抓細上下功夫,嚴格按照國家水保工程技術規范和項目前期工作管理要求,嚴把選址、規劃、論証、可研、設計、審查“六道關口”,在結合當地實際、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深入實地,詳細踏勘,全面論証,科學編制,做實做細、做深做優項目前期工作。先后完成了馬蓮河流域水土保持世界銀行貸款項目、黃河水保生態工程慶陽蒲河項目、全國坡耕地綜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慶陽市壩系建設工程、全市百萬畝梯田建設、慶陽市固溝保塬綜合治理、慶陽市馬蓮河及葫蘆河水土保持綠色長廊生態建設等一批具有高質量、高水平的大型水保生態項目規劃及可研55個,為確保項目爭取率、落地率和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環縣曲子鎮西坡村劉陽窪坡改梯田。(秦彤華 攝)

三級聯動 統籌連片整修坡改梯田

慶陽市總耕地面積1042萬畝,其中坡耕地面積885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85.8%。近年來,慶陽市按照“修梯田、調結構、興產業、促增收、奔小康”的基本思路,堅持把梯田建設與扶貧攻堅對接融合,注重“兩傾斜”(政策傾斜、資金傾斜)、“三側重”(側重偏遠山區、側重貧困農戶、側重整村推進)、“五結合”(梯田建設與流域治理、產業培育、扶貧攻堅、道路配套、新農村建設)、“把五關”(規劃、設計、質量、施工、驗收),大力整合退耕還林口糧田、土地整理、高標准農田建設、扶貧梯田建設、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項目,採取“統一規劃、集中連片、整體推進”等措施。目前,全市農民人均基本農田達到3畝以上,已建成環縣老虎溝、許北溝等萬畝連片坡改梯示范工程52處,千畝坡改梯綜合治理示范工程170處。全市已有60個鄉鎮、700個行政村實現了梯田化,梯田化率達到62.4%,受益人口164萬人。寧縣、西峰區率先實現了梯田化目標,正寧、合水達到了梯田化標准。

固溝保塬項目正寧縣山河鎮蔡峪村南崖溝。(秦彤華 攝)

創新突破 積極推動“固溝保塬”工程

慶陽市從2006年率先發起“固溝保塬”建議議案,先后編制完成了《慶陽市固溝保塬綜合治理實施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了塬面徑流調控、溝頭加固防護、坡面植被恢復、溝道水沙集蓄“四道防線”治理保護模式,對有效解決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遏制塬面持續萎縮提供了科學指導和制度保障。2016年1月,該《規劃》得到甘肅省政府批復。2016年3月,慶陽市委市政府率先啟動實施了“固溝保塬”工程,安排市縣兩級政府籌集6000多萬元對118條搶救性中的18條溝頭溝道開展先期治理。之后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黃土高原塬面保護項目相繼立項實施,2018年6月,《黃土高塬溝壑區“固溝保塬”綜合治理規劃(2016-2025年)》通過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等多個部委的聯合評審,9月份獲水利部批復,並列入水利部重大工程項目,由水利發展資金支持實施。

截至目前,慶陽市已累計完成33條大型搶救性溝頭溝道的綜合治理,保護塬面面積1101.85平方公裡,完成投資6.37億元。通過塬面保護治理,溝頭延伸、塬面萎縮態勢得到較好控制,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局部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社會反映良好,群眾比較滿意。

壩系工程正寧縣永正鄉劉堡子柳樹灣4號壩。(秦彤華 攝)

建管並重 著力強化壩系工程運用

淤地壩是攔截泥沙、蓄水滯洪、減蝕固溝的最后一道防線。多年來,按照“打壩淤地、蓄洪排清、惠民利民”的建壩要求,淤地壩的“三大效益”在慶陽市發揮了良好作用。截至2019年底,慶陽市共建成各類淤地壩862座,總庫容3.19億立方米(其中攔泥庫容1.54億立方米)。

據調查測算,慶陽市淤地壩已累計攔截泥沙1.25億噸,淤成壩地2.8萬畝,保灌面積0.62萬畝。目前有261座淤地壩常年蓄水1545.7萬立方米,有效解決了山區8756人、1.35萬頭家畜飲水困難和3.75萬群眾出行交通問題。同時建成的還有集養殖垂釣、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開發生態示范點57處。

淤地壩的建設和運用,既起到了防治水土流失、攔泥淤地、調洪蓄水、防災減災的作用,又達到了夯實農村發展基礎、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推進山區脫貧致富的目的。

依法從嚴 不斷強化生態環境監管

針對近年來石油煤炭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慶陽市政府先后制定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油區環境保護和土地管理工作的意見》《慶陽市禁牧條例》等文件,從強化監督執法、健全目標責任制、加強資源區生態恢復治理等方面進行了嚴格規范。組織對全市所有石油井場和井口數量進行了普查摸底,共核實登記石油井場7513個(處)、石油井口1.7萬口、生產生活站所575座,為全面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提供了重要依據。

慶陽市嚴查水保違規違法行為,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監管,主抓石油煤炭開採、公路鐵路建設、城市房地產開發“三大重點”,共審批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1115個,征收水土保持補償費2.4億元﹔加強資源開發區生態治理,積極推進“綠色油區、生態礦區”目標創建,按照每年打造10個資源開發區生態恢復治理示范點進度要求,採取地企合作、攜手共建等措施,督促生產建設單位依法履行責任,保住了青山綠水,促進了地方經濟。目前,創建的長慶油田採油十廠、正寧核桃峪煤礦等生態恢復治理點,已成為山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責編:周婉婷、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