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

從“苦甲天下”到“蝶變新生”

——定西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綜述

崔銀輝 楊唯偉

2020年05月18日08:15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從“苦甲天下”到“蝶變新生”

定西曾因“苦甲天下”聞名,是全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近40年來,定西市先后經歷了救濟式扶貧、開發式扶貧、綜合式扶貧和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到2019年底,貧困人口減少到4.16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1.58%。全市1101個貧困村有982個脫貧摘帽,安定、隴西、臨洮等5個縣區實現脫貧,通渭縣、岷縣將於今年實現脫貧。

構建產業體系 筑牢脫貧之本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鞏固脫貧成果的根本之策。定西市把產業扶貧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因地制宜,聚力精准施策,總結推廣產業扶貧模式,全面構建產業覆蓋體系,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撐。

通渭縣常家河鎮便是全市以產業促脫貧的一個縮影。

該鎮位於通渭縣最南端,距縣城約47公裡,屬於溫帶干旱半干旱氣候。過去,全鎮種植結構單一,農民增收困難。

選准產業,是產業扶貧最關鍵的一步。根據當地的自然和氣候條件,近年來,經甘肅和山東兩地農業專家考察,常家河鎮大力引進山楂、花椒、櫻桃等經濟作物,建設千畝山楂基地、櫻桃採摘園等種植基地。

據常家河鎮黨委書記穆維強介紹,全鎮通過引進企業帶動投資,培育促進產業﹔通過基地建設,發展壯大產業。以千畝山楂基地為例,最初建園時流轉了當地1200畝土地,這些土地按照每年每畝400元給村民支付流轉費用。此外,山楂挂果后合作社與農戶按照7︰3的比例進行分紅,預計帶動42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實現農戶與合作社雙贏。

據統計,2014年以來,定西市有75%以上的農戶依靠發展產業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其中59萬余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種養產業實現穩定脫貧,佔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近七成,實現了特色產業對貧困村、脫貧人口的全覆蓋。

保障飲水安全 潤澤隴中群眾

曾幾何時,隴中群眾望天祈雨。能暢快地喝上一碗干淨水,是定西人民的夙願。

渭源縣西南部農村供水中心負責人文書龍說,以前當地群眾都是靠天吃水。遇到干旱年份,飲水難以保障。遠離水源地的群眾,還要用三輪車拉水。有些村子水質不達標,不少人得了粗脖子病或軟骨病。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全市興建集雨水窖,實施人飲解困、氟病改水、飲水安全工程,建成引洮一期農村供水工程,初步解決了全市農村群眾吃水難、飲水不安全的問題。

2005年,在規劃農村飲水安全項目過程中,經過科學論証,定西市及時轉變思路,樹立“大水源”理念,按照“一次規劃,分批分步實施”的原則,以骨干工程、大中型水庫等穩定水源為依托,實施遠距離、跨區域、跨流域調水,發展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全市農村飲水不安全問題。

2005年至2015年期間,先后建成渭源北部、臨洮南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引洮一期四項配套農村供水工程等一大批萬人以上規模化供水工程,初步建成農村供水保障體系。

目前,全市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163處,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3%以上,以集中供水工程為主、分散供水工程為輔的農村供水保障體系已基本建成。

關注困難群眾 強化就業扶貧

在臨洮縣,有一家按摩中心,按摩師都是盲人,其中不乏建檔立卡貧困戶。臨洮縣殘聯理事長孫碧蘭介紹,這家按摩中心採取公建民營的方式,吸納有視力缺陷的人就業。縣殘聯則積極開展技術培訓,讓有視力缺陷的人擁有一技之長,靠自己的雙手尋求人生的光亮。

臨洮縣康家集鄉中庄村的朱玉萍在17歲那年視網膜脫落。說起往事,朱玉萍的淚水禁不住流下來。命運的轉變發生在2019年,在臨洮縣殘聯的幫助下,她不僅學會了按摩技術,還有了工作。“我以前在家裡待著特別煩,現在在團隊裡和大家說說笑笑,很快樂。”朱玉萍說,“回到婆家地位也提高了,上次回家我婆婆破天荒地一大早起床給我做饃饃了。”朱玉萍感到自己的生活裡有了陽光。

就業扶貧,不僅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入,成為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還有利於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實現人生價值。

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定西市統籌抓好勞務輸轉、勞動力培訓、扶貧車間建設、公益性崗位開發等4方面重點工作,著力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創建扶貧車間259家,吸納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00余人﹔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1.3萬余個,幫助1萬余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戶均年增收6000元。

定西、福州扶貧勞務協作工作還形成具有特色的“福定模式”。2019年10月17日,“通過實施勞動力季節性轉移實現貧困人口增收——定西市與福州市勞務合作案例”入選全球減貧案例,也是全國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入選的唯一案例。

(責編:周婉婷、焦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