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竜村的“脫貧藥”

楊唯偉 崔銀輝

2020年05月22日13:29  來源:甘肅日報
 
原標題:大竜村的“脫貧藥”

初夏五月,岷州大地綠意融融。5月15日上午,忙著晾晒黃芪片的茶埠鎮大竜村村民陳金芳歇了一口氣,“在家附近的合作社打工賺錢,洗揀藥材、切片、晾晒啥都干,活兒也輕鬆,一天還有80元的收入。”陳金芳2019年種植了4畝中藥材,收入2萬多元,比過去高了一倍。她家在2018年脫了貧。

茶埠鎮大竜村是深度貧困村,地處偏遠,高寒陰濕,到處都是石頭山,全村1300多人僅有1300多畝地,有貧困戶166戶559人。和陳金芳一樣,村裡大多農戶雖然種植中藥材,但過去傳統的種植方式難以提升藥材品質,藥材銷路不好,售價較低。

2016年,大竜村村主任邱富文牽頭成立岷縣益農中藥材種植購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了提升藥材品質,盡快打開銷路,邱富文先從自身找差距,“種植藥材的種苗、肥料、農藥等投入是關鍵,千家萬戶種植層次不一,影響著藥材的質量。”

為此,合作社牽頭打造標准化種植基地,統一採購並免費發放有機肥、藥材專用肥、生物農藥等農資,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田間技術管理,優化調整種植結構,提升了藥材的品質。

藥材賣不上好價錢怎麼辦?合作社採取訂單種植的方式,以每公斤高於市場價3至5元的價錢收購農戶的中藥材,並對藥材進行初加工直接對外銷售。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這種由合作社連接農戶、對接終端市場的經營模式,讓大竜村的中藥材直接走向終端,減少了中間環節,最大程度讓利於貧困群眾,得到越來越多農戶的支持。合作社帶來的實惠激發了農戶的發展熱情,短短幾年,大竜村村民依托種植中藥材貧困率大幅下降,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今年,全村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1000畝,種植中藥材真正成了大竜村的“脫貧藥”。

“今年,我們還帶動鎮裡未脫貧的一個深度貧困村——炭山村的24戶貧困戶訂單種植,種植了100多畝當歸,前陣子為大家發放了1.56萬元的藥材專用肥。”邱富文說。

為了給更多的貧困群眾帶來實惠,2019年3月,邱富文又聯合當地共5個合作社成立聯合社抱團發展。

“上月末,在省藥檢院的協調對接下,聯合社和揚子江藥業簽訂合作協議,將在明年建設7000畝的中藥材標准種植基地,帶動2個鄉鎮9個村的約3000多戶農戶訂單種植。”邱富文信心滿滿地說。

(責編:陳誠、周婉婷)

推薦閱讀